在小池镇,一场场“村晚”活动欢声雷动,一支支志愿服务队穿梭于乡间,共同描绘出一幅文明新风浸润乡野的生动画卷。
今年夏季,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太湖县小池镇精彩开幕。开场舞《狮狮如意》的铿锵鼓点唤醒千年民俗,小池小学的孩子们献上歌伴舞《盛世国粹》。
这些由村民、学生和专业团队共同呈现的节目,传统与现代交织,既是乡村文艺的集中展演,更是小池镇文明创建工作的生动缩影。
文化监管,守护清朗环境
近年来,小池镇将“扫黄打非”作为基层文化治理的核心任务,创新探索 “点线面”结合的工作路径。
镇上构建了“党委统筹、部门协同、村社响应”的三级联动机制,由镇党委书记挂帅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全镇划分为28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护苗”行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池镇打造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护苗矩阵”,在春秋季开学关键节点,组织司法、公安等部门开展“法治护航绿色成长”等活动。
此外,小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派出所、市监所,对辖区内的超市、学校周边的文具店、书店等区域进行重点排查,指导各村图书管理员正确摆放图书,加强日常排查。
宣教并举,文明浸润心田
小池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阵地”作用,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着力点。
镇上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村组具体实施,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
这些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了健康义诊、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主题志愿服务以及“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小池镇还积极整合资源,以“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为理念,有效整合现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资源,通过开展“送文化进村”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共建美丽家园
小池镇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文明新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2024年以来,小池镇先后联合妇联、共青团、工会等开展爱心慰问、防汛抢险、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50余场次。
此外,小池镇还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市监所等部门更换、清理辖区老旧公益广告40余幅,并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的普法志愿者开展法律进乡村普法宣传,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
在环境整治方面,小池镇创新“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28个文明创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网格长和3-5名志愿者。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难题,小池镇还创新了“银山模式”,实施“路长制”“河长制”“林长制”三长联动,让乡村环境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文化惠民,激活内生动力
文明创建既要“面子”更要“里子”,镇党委、政府深挖本地文旅基因、非遗资源,建成全民健身中心1个、老年学校1所、公共文化空间1个,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活动。
“村晚”活动更是成为了全民参与的典范。小池镇新华村村民自编自演的三句半《赞新华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接地气的内容,讲述村庄在文明创建中的点滴变化,引得现场欢笑与掌声不断。
小池镇还创新了“积分制”管理,将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家风建设纳入积分体系,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优先享受政策优惠,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
文化综合体,打造文明新阵地
2025年9月,小池镇宣传思想文化综合体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这一文化综合体的建设,将为小池镇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活动空间,成为传播文明新风、巩固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阵地。
从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到理论宣讲的入脑入心,从志愿服务活动的丰富多彩到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度浸润,小池镇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路径越发清晰。
随着宣传思想文化综合体项目的扎实推进,小池镇的文明新风建设即将迎来新的阵地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深厚的文化动力。(杨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