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洪河村柴家山,一处历经风雨的红色旧址,如今正沐浴在阳光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整洁有序;昔日泥泞狭窄的乡间小路,已变成平坦宽敞的水泥大道;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取代了往日斑驳的旧墙,生动讲述着乡村的变迁与新风。
党建引领,筑牢整治“桥头堡”。洪河村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确保方向正确、推进有力的方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牵头成立洪河村柴家山整治工作专项小组,由村书记亲自挂帅,村“两委”干部包片负责、带头落实。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自家房前屋后进行三清四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打消群众顾虑,激发参与热情。
群众主体,唱响共建“主旋律”。充分尊重和发挥村民在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坚持问需于民、汇聚民智,通过“屋场会”“夜谈会”、线上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引导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靶向施策,破解环境“老大难”。洪河村柴家山聚焦长期以来影响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大力整治“脏乱差”,组织开展多轮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彻底清除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和乱堆乱放现象,整体提升庭院公共卫生水平。安装太阳能路灯,改善夜间出行条件;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显著提升生活品质。针对废弃危旧房屋、残垣断壁实施安全拆除,并对腾退空地、房前屋后零散地块进行统一规划,巧妙改建为小菜园、停车位等实用空间,实现“变废为宝”,既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也美化了村庄景观。
涵养新风,提升乡村“内在美”。在改善农村“硬件”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强化乡村治理的“软实力”。以文化墙为载体,生动呈现乡村振兴、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等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场景,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提升素养、崇德向善,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
漫步今日洪河村,但见红色旧址焕新颜,环境优美、邻里和谐、处处生机盎然。这幅崭新的画卷,既描绘出村民满满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温暖底色,也书写着洪河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成了这片热土上最生动、最深刻的注脚。(杨静 朱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