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洪畈村:“朴风调解”暖人心 基层治理走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0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寺前镇洪畈村创新推出的 “朴风调解” 模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让一个个矛盾在和风细雨中化解,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乡村发展加速,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时有发生。为破解基层治理中的“小矛盾拖成大问题”,洪畈村结合村情实际,于2023年初成立“朴风调解”工作室,用“接地气”的方式搭建起矛盾化解的“连心桥”。

寺前镇洪畈村党总支书记:“洪术青 过去村里矛盾纠纷多,村党支部3名成员牵头成立朴风调解室,以赵朴老和的思想故事作为调解方式和内容。由老党员、乡贤、法律顾问组成‘调解团’”。

这些调解员们土生土长在村里,熟悉每一户的情况,深知村民的“心头事”。他们不摆架子、不说官话,常把调解现场设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用村民听得懂的乡音拉近距离,用看得见的诚意化解隔阂,让“有事好商量”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不久前,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两家本是多年的邻居,却因为半尺地的界限红了脸,甚至差点动了手,周围村民劝说多次也没能平息。接到求助后,调解员老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没有急着评判对错,而是先拉着两人在调解室,从两人年轻时互相帮衬的往事聊起,一点点缓解她们的情绪,再结合村里的老规矩和相关政策,耐心分析边界划分的依据。

调解室成员余传久说:“开导他们,到一起是缘分,以和为贵,和气能生财,而且还举了六尺巷的例子,通过这样调解基本就和好了。”

为让调解工作更规范、更高效,“朴风调解”工作室还建立了“收集—分流—调解—反馈”的闭环机制。村里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村民主动求助等渠道收集矛盾线索,根据纠纷类型分流给对应领域的调解员,调解后及时回访跟踪,确保“案结事了”。同时,工作室还定期组织法律专家进村讲座,把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融入案例讲解,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

村民陈书航说:“以前邻里闹矛盾,要么憋在心里生闷气,要么争得伤和气,现在有了“朴风调解”工作室,大家坐下来好好说,疙瘩很快就解开了。”

如今的洪畈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多了,争吵计较的少了;主动参与村里建设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朴风调解”工作室用朴实的作风、真诚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不仅为乡村和谐稳定筑牢了防线,更探索出一条“情理法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寺前镇洪畈村党总支书记洪术青说:“下一步,洪畈村继续弘扬六尺巷精神,推进朴风调解工作,以村民非常熟悉而敬仰的赵朴初先生为榜样,用朴老的光辉品德教育村民,化解村民矛盾,做好调解工作。”(融媒记者 徐 虹 实习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