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之声 / 政法综治
百里镇:法治护航 让平安触手可及
浏览次数:76发布时间:2025-08-14

“以前村里有矛盾,要么靠‘拳头’,要么靠‘人情’,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找法律、讲规矩,日子过得更顺心了!”百里镇大竹村村民刘大爷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法治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百里镇以 “法治兴镇、法治惠民” 为目标,从普法宣传、矛盾化解、基层治理等多维度发力,让法治精神融入乡村肌理,让公平正义走进百姓生活,为乡村振兴筑牢了法治基石。

普法接地气,让法律 “活” 在群众身边。为打破 “普法走形式、群众不爱听” 的困局,百里镇创新推出 “菜单式” 普法服务。针对村民需求,列出 “婚姻家庭”“土地纠纷”“防诈骗” 等 “普法菜单”,村民 “点单”,干部 “送餐”;在10个村(居)打造 “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把法律条文绘成漫画、编成口诀,让村民抬头见法、低头学法;组建由司法干警、律师、村干部等组成的 “法治宣讲团”,今年来开展法律进乡村、进企业活动、进学校活动2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000余份。

同时,持续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干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法律明白人”成为常驻群众身边的法治宣传队。如今,在百里镇,“遇事先找法” 成了村民的口头禅,“学法用法” 成了新风尚。

调解聚合力,让矛盾 “化” 在萌芽状态。百里镇深知,基层矛盾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必须抓早抓小。为此百里镇构建 “三级联动” 调解体系。村级设 “人民调解室”,由村 “两委” 干部、党员代表、乡贤担任调解员,及时处理鸡毛蒜皮的小纠纷;镇级建 “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联合司法、民政、综治等部门,专攻征地拆迁、家庭赡养等复杂问题;对疑难纠纷,邀请法官、律师 “上门会诊”,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 99%。

同时,推行 “调解 + 普法” 模式,每次调解后都向当事人和围观村民讲解相关法律条文,让 “调解现场” 变成 “普法课堂”,村民们的法治意识强了,邻里间吵架的少了,讲道理的多了,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了。

治理强根基,让规矩 “守” 在日常点滴。百里镇把 “依法治理” 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在各村(居)推行 “四议两公开” 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经党员议、村民代表评、法律审,确保 “办好事、好办事”;推行 “法治 + 网格” 管理,将全镇划分为 6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 1 名网格员,负责政策宣传、隐患排查、信息上报等工作。

同时整合警力、村辅警、志愿者等力量,组建 “红袖章” 巡逻队,在重点路段、集市、学校周边开展常态化巡逻;在各村(居)交通要道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现 “视频站岗、鼠标巡逻”。利用“人防+科技”的力量,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如今,走进百里镇各“村居”,法治宣传栏内容常新,“红袖章” 巡逻队定期巡逻,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氛围越来越浓。下一步,百里镇将持续深化基层法治建设,让法律成为化解矛盾的 “金钥匙”、守护平安的 “护身符”,为乡村振兴营造更稳定、更和谐的环境。(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