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之声 / 政法综治
茶山筑路人 点亮法治灯 一位山村村民小组长的普法之路
浏览次数:123发布时间:2025-08-14

在地处大别山区的天华镇,青翠的茶园层层叠叠于云雾之间,茶香弥漫;太蕲高速的建设现场人机作业,劲头正酣。在这如诗如画与火热建设交织的景致里,村民们总能看到“老马”熟悉的身影:时而穿梭于葱郁的茶林间,俯身精心侍弄每一株嫩芽;时而驻足在建筑工地的蓝图前,专注核对着图纸的每一处细节。

老马——马联乐,这位天华镇横路村横路组组长,最让村民们钦佩和熟悉的不仅是他在林业上默默耕耘、在建筑业拼搏奋进取得的成就,更多的则是他数年如一日在辛勤劳作之后——义务普法,守护乡邻。

一错警终身 普法启童蒙

马联乐这份沉甸甸的普法情怀,最早源自内心深处一段刻骨铭心的痛楚。

马联乐的儿子从小就怀揣着翱翔蓝天的航天梦。高三那年,成绩优异的儿子已经通过了严苛的三重体检,离梦想仅一步之遥。然而,命运却在政审环节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因为马联乐年轻时法律意识淡薄,曾犯下错误并受到法律惩处,他留在相关部门的记录最终导致儿子政审不合格,航天梦就此陨落。目睹儿子梦想破碎的锥心之痛,终于让深陷愧疚与自责的马联乐彻底醒悟:“法律意识必须从小抓起,绝不能让乡村的孩子们因为一时冲动或无知,重蹈我的覆辙,害了自己和家人。”

从这一年开始,马联乐首先自掏腰包,为天华镇十所中小学校订阅了《法治日报》和《法治周末》报。每当这些带着油墨清香的报刊抵达校园,不仅成为师生们争抢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宝贵窗口,时间一长,润物无声,已俨然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老师”。合铺小学校长戴跃森向记者分享了一件趣事:一位家长半开玩笑地对孩子说“不好好读书就去放牛”,没想当即遭到孩子的反驳:“那你就违法了!每个小朋友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家长忍俊不禁,细问才知,这些让孩子们记在心里的法律知识,正是源自孩子们长期阅读马联乐捐赠的《法治周末》报,日积月累催生“润物细无声”得来的心灵收获。

法润乡邻睦  纷消和气生

马联乐的普法之路,不仅照亮了校园,更延伸至他村里的乡亲。在他书房里,写字台上总是堆着厚厚一沓的法律报刊,无论多忙,他都坚持每周抽出时间仔细研读。日积月累的法律常识,驱使他在生活中主动“以案说法”,化解矛盾。一次,他看到一对父子因琐事激烈争吵,血气方刚的儿子冲动之下竟要对父亲动手。这种似曾相识的“年轻气盛”,让马联乐在拉开愤怒的儿子后,没有简单说教,而是结合报纸上“小口角酿大祸”的案例,既讲亲情伦理,更严肃指出殴打他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情理法的交融劝导,让这位冲动的儿子幡然醒悟,羞愧地向父亲认错:“当时我正在气头上,真怕一动手没了轻重,幸好马叔及时劝住了我,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老马平时会经常给乡亲们讲法说理,我们非常信任他,也很感激他为村里的事排忧解难。”在横路村党支部书记石磊的眼中,村民的征地补偿、宅基地产权等纠纷现场,常常见到马联乐声情并茂地运用法律知识,结合乡土人情等处事道理,为当事双方耐心调解,一次次化干戈为玉帛。

铁肩擎法理 仁心暖孤寒

马联乐的普法实践,不仅体现在调解乡邻矛盾方面,更深植于其本职工作之中,成为捍卫公平正义的利器。2022年,他带领的横路村施工队与另外两支队伍共同承接了天华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然而项目完工后,中标公司却迟迟拖欠着总计近十五万元的农民工工资。看着工友们满脸的焦虑与失望,马联乐心里很不是滋味。半年间,他数次踏破建筑公司的门槛,反复协商、催促,却屡屡被敷衍搪塞,讨薪之路陷入僵局。

马联乐深知,既然协商不成,那就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他果断行动,主动咨询专业律师,详细了解诉讼流程和维权要点;四处奔走,耐心细致地搜集整理关键资料;更组织起三个村的施工队负责人,一笔笔核对清楚账目明细,确保诉求清晰、证据链完整。最终,他将厚厚一摞材料,郑重地提交给律师。法院开庭之日,马联乐作为工友们的代表亲自出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陈明项目经过、用工事实及拖欠工资的具体情况。在他锲而不舍、长达半年的依法维权努力下,法律的天平终于倾向了正义一方。法院最终判决支持了他们的诉求,成功为三个施工队的农民工追回了全部被拖欠的辛苦钱。

当工友们终于拿到迟来的工资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公司一直拖着不给钱,我们没文化,不懂法,真是干着急没一点办法!是老马一直没放弃,跑前跑后,要不是他懂法、敢用法,这钱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要回来!”一位工友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这一场依法讨薪的胜利,不仅解了工友们的燃眉之急,更在当地农民工群体中树立了“依法维权”的生动典范,让法律的尊严在基层实践中熠熠生辉。

谈及法律时,马联乐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但在乡亲们眼中,他却是热情温暖、亲切大方的“马哥”。2023年,天华镇大山村一位村民突发脑出血不幸离世,留下八岁的儿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马联乐得知后,不仅第一时间慷慨解囊,还联系上项目合伙人查道松一起发动工友们捐款,及时将1.5万元善款送到这个困难家庭手中。多年来,为扶贫助困,马联乐累计捐款捐物达二十余次。

从因法律意识淡薄而留下终身遗憾的父亲,到主动擎起普法明灯的乡村守护者,马联乐的人生终于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蜕变。这位以自身的伤痛为镜鉴,以坚定的行动为笔墨,继续在乡村书写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动人篇章的70后“老马”,不仅无疑是和美乡村法治建设者的骄傲,更是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系统化的一个鲜明缩影。

【记者手记】

当下,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既需要相关层面制度的完善,更需要千千万万个“马联乐”式的自觉行动者——他们以朴素的法治信仰、真诚的助人之心、务实的解纷能力,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温暖守护,将个体救赎升华为共治力量,最终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乡土中国的血脉,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记者:刘 辉   王 璇   尹 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