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大石乡: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3-11-17

近年来,大石乡坚持党建引领,把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强化队伍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信用建设,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CtG0ZGVVx-aADFicAAz38yvoUTk258.png

厚植人才沃土 塑造乡村振兴“新动能”。开辟人才使用“新路子”。坚持一手抓“能人书记”培养,一手抓年轻干部选拔,选育发展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两委”成员45名,平均年龄43.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2名,女性14名。推行《大石乡村干部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村级干部“AB”岗,将产业发展设为A岗,村级事务设为B岗,使其成为发展能手和业务熟手。牵住人才培育“牛鼻子”。依托“书记项目”实施,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基地专题培训,重点围绕瓜蒌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进行专题培训,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土专家”。激活人才招引“能量源”。按要求实施乡村振兴“大学生回乡工程”,公开选拔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共14名到村任职;积极实施“项目引才”计划,吸引12名返乡能人承包村集体瓜蒌基地1000余亩;整合资源,动员各方力量,认真推进“太商”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共吸引5名“太商”返乡创业,进一步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

培育特色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新雁阵”。突出特色发展模式。将瓜蒌作为特色产业打造,全力构建一个产业平台、一个示范基地、一个行业品牌。成立太湖县大石乡兴九振兴有限公司和瓜蒌产业联合党委,注册“大石金蒌”商标,按照“村村建强,整乡推进”目标,统筹管理与服务全乡瓜蒌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村均经营性收入114.4万元,村均经营性收益90.5万元。构建多元发展格局。稳步推进油茶经济,优化品种种植,提升亩产产量,年产茶油可达1000吨。同步发展青梅、金银花、猕猴桃等特色产业1300亩,水产养殖5000亩。积极盘活原轮窑厂闲置资源和原S246项目指挥部用地资源,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和农产品产业园。优化生态发展服务。抓项目服务,成立大石乡产业发展指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定期部署、调度产业发展工作。积极与省农科院对接合作,跟进技术服务。抓市场服务,搭建线上综合电商平台,利用抖音直播等形式销售特色农产品,选送本土带货主播到义乌电商产业园学习。对接线下“832”平台、九个挑夫、世纪华联、安徽大市场等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抓监管服务,抓好村级合作社财务和资产的监管,聘请第三方进行审计、清查,明确专人负责管理。

创新信用建设 营造乡村振兴“新风尚”。高位推进,夯实信用采集基础。通过发挥“村级党组织+党支部(小组)+网格长(联防长)”三级网格力量,选优配强88名采集员、284名评议员、98名审议员,共采集8229户农户、188个新型经营农业主体、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高标评议,抓牢信用等级评定。通过“线上互评”“线下评议”两种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度,“评议、审议、监督”三方队伍提升评议精准度。共评定信用户8229户,占比100%,其中AAA信用户357户,AA信用户2396户,A信用户2101户;5个村被评定为信用村,占比55.56%。高质运用,丰富信用活动形式。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推出党建书吧、五老活动室、快递驿站、健康小屋等“信用超市+应用场景”。通过“活动联办、服务联抓、阵地联建”等载体,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注入新能量。(吴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