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仓镇龙林村组织驻村工作队和“两委”成员赴桐城六尺巷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循着“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文脉,深挖传统美德中的基层治理智慧,积极推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与村内矛盾调解实践深度融合,高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为乡村善治注入深厚文化动能。
在六尺巷景区,学习团队沿青石板路实地探访,通过图文展板系统研读康熙年间张英与邻里相互礼让的历史典故,深刻领悟“礼让”“包容”“和谐”的精神内核。村党总支书记在学习过程中深有感触:“这条窄巷蕴含着化解矛盾的大格局,‘让’绝非软弱妥协,而是以和为贵的治理智慧。”学习期间,团队重点借鉴当地“六尺巷调解室”的实践经验,精准掌握“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调解要诀,明确了“以让促和、以文化人”的基层治理工作思路。
学习结束后,村“两委”迅速将六尺巷精神转化为治理实效,优先聚焦村内乡村文旅建设项目引发的通行矛盾。此前,施工方为打造景观风貌修建围墙,部分围墙因紧邻村民房屋,挤占了日常通行道路,导致该组村民出行不便。村民与施工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逐渐升级。对此,村“两委”立即启动“六尺巷式调解”机制,组建由村干部、老党员、乡贤代表构成的专项调解队伍,通过实地勘察围墙位置、精准丈量通行宽度、逐户走访倾听村民诉求,同时与施工方负责人深入对接,全面掌握项目规划核心需求。随后,调解小组组织双方召开现场协调会,以六尺巷“相互礼让”的典故为沟通切入点,经过耐心疏导与反复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成功化解该起矛盾。截至目前,龙林村借助“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已累计成功调解邻里纠纷、项目建设矛盾等各类问题15起。
龙林村村党总支书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实践应用,把各类调解案例整理转化为基层治理鲜活教材,推动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在乡村落地生根,全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为建设和美乡村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曹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