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羊村位于晋熙镇,地处大别山南麓与县城交汇处,辖52个村民组,1870户、6156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这里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105国道、合九铁路穿境而过,素有"太湖县城东大门"之称。刘羊村集畈区、山区、丘陵于一体,拥有五羊畈千亩沃野田畴、罗河、石河双水库等生态资源,以及古驿道石板桥、千年古刹千佛寺、明代天文学家蔡圣图隐居处等历史遗存,更是1908年"太湖秋操"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刘羊村以文化赋能为抓手,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生态协同发展。通过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以文铸魂、以产富民、以景美村,全力加速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 生态宜居,提升乡村颜值
刘羊村将文化赋能作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充分挖掘村庄本土文化。针对王屋省级中心村内当家池塘多,刘羊村因地制宜在各池塘旁树立标牌,分别取名为和池、美池、清池、廉池,并将一口老水井打造成饮水思源小景观。刘羊村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将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和池美池清池廉池的命名体系,将生态治理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每一方池塘都成为承载和合文化、廉洁教育的活态课堂,而饮水思源景观则用井台记忆唤醒村民的乡土认同与感恩意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与积分制、最美庭院等评比形成双重激励,既通过量化考核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又以文化认同强化主人翁精神,最终实现从庭院美化到乡村颜值的递进式提升。

二. 融合发展,激活乡村经济
文化赋能铸造和美乡村,产业发展助推村强民富。近年来刘羊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扎实、交通条件便利等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因地施策的原则,在搞好水稻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苗木、蔬菜、制衣、建材、文旅等产业。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更使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近年来,刘羊村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和美刘羊”文旅品牌。目前村辖区内有农耕馆、村史馆、秋操广场、罗河谷漂流、千佛寺、蔡圣图隐居处、垂钓园、马场、农家乐等旅游休闲景点,初步形成水稻产业稳粮仓,苗木蔬菜绿阡陌,制衣建材强筋骨,文旅融合活血脉的蓬勃发展景象。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3万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50余万元。
三. 乡风文明,凝聚振兴合力
刘羊村“和美乡村、多彩生活”春节联欢会
刘羊村创新村史馆议事、议事长廊议身边事等制度,通过带领大家实地参观感受村史馆内刘羊村悠久历史文化,现场宣讲淡泊名利的劳模精神及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用身边人说“事”,用身边事育“人”。刘羊村以村规民约为基,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以文化为引领,通过连续举办“村晚”、“村BA”等多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凝聚力,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刘羊村,村庄赛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发展的引擎。群众既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更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未来,刘羊村将继续深挖特色乡土文化,将更多乡土文化从沉睡的隐性资源转化为激活发展的显性资产。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当下,以文化为笔、生态为纸,加快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让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杨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