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寺前镇关工委立足“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职责使命,以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为目标,联合多方力量,紧密联系成员单位,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健康成长筑起“法治屏障”。

精准聚焦需求,让普法内容“贴得近”。寺前镇关工委运用“精准滴灌”的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分层分类设计普法内容。面向中小学生,聚焦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重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校园安全小故事”“安全防护小口诀”,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易懂;面向困境青少年,围绕权益保护、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需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监护、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等专项普法,帮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面向“五老”志愿者,以镇法律服务所负责人牵头,组织学习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五老”开展普法教育的专业能力,让“银发力量”成为普法宣传的“主力军”。

创新形式载体,让普法课堂“活起来”。为打破传统普法“读条文、讲案例”的单调模式,寺前镇关工委积极探索多元化普法形式,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法治魅力;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邀请法治副校长、民警、法官走进校园,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温度。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9场,覆盖学生1000余人次;积极开展“普法进家庭”活动,组织“五老”志愿者、法律工作者走进村组,开展“亲子普法课堂”“家庭法治讲座”系列活动,发放《青少年法治教育手册》《家庭普法指南》等资料800余份,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法治教育,形成“学校 + 家庭”普法合力;实行“线上普法”,利用“太湖县寺前镇”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推送“青少年法治微课堂”“法律知识小问答” 等内容,让青少年随时随地便捷学习法律知识,扩大普法覆盖面。
健全长效机制,让普法效果“落得实”。寺前镇关工委始终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动普法教育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工作”转变;建立联动机制,与镇司法所、学校、村(社区)签订普法教育合作协议,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关工委牵头、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强化跟踪服务,对接受过普法教育的青少年,尤其是困境青少年,建立跟踪服务档案,通过定期回访、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法律知识掌握情况和成长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帮助,让普法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下一步,寺前镇关工委将继续深耕青少年普法教育领域,不断优化内容、创新形式、健全机制,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为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方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