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时,文化润童心。9月29日,汤泉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走进士畈小学,开展“童心颂祖国 童趣庆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文化讲解、红歌传唱、手工实践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文化讲解溯源中秋,传统底蕴浸润童心
活动现场,志愿者围绕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与文化内涵,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中秋文化。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溯源节日起源,到“赏月品饼”“赏花灯”等传统习俗的生动阐释,再到“玄宗游月”等趣味典故的分享,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带领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中秋文化底蕴。孩子们专注聆听,踊跃提问,“月亮上真有嫦娥吗?”“古人怎么过中秋?”等充满童真的问题接连不断,志愿者逐一细致解答,在互动交流中深化了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红歌齐声礼赞祖国,真挚情感凝聚共识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志愿者领唱下,全体学生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稚嫩却坚定的歌声穿透教室、回荡校园,孩子们随旋律挥舞手臂,眼神中满是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以纯粹真挚的方式传递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激昂旋律凝聚奋进力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巧手制作古风灯笼,实践体验传承文明
手工古风灯笼制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分发了制作灯笼的材料,细致演示灯笼制作步骤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从折叠灯框的小心翼翼,到拼接骨架的专注认真,再到装饰流苏的创意巧思,孩子们全情投入。遇到骨架拼接不稳、灯框歪斜等问题时,志愿者们俯身指导,手把手协助调整,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不一会儿,一盏盏独具特色的古风灯笼逐渐成型。当灯笼被点亮,暖黄的灯光透过精美灯纸散出,孩子们高举作品相互展示,喜悦的笑容在脸上绽放,教室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息。“这是我亲手做的灯笼,晚上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 一名学生兴奋地分享道。
此次活动以“文化+实践”为载体,实现了知识传授、情感培育与能力锻炼的有机统一。下一步,汤泉乡将持续深化“文化育人”实践路径,围绕重要传统节日和主题宣传教育,策划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让爱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茁壮成长,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滋养与精神动力。(吴 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