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屋组刘厚庆户,操小梅与群众合力施救落水的村民,积10分,刘厚庆参与公路上事故车辆救援,积10分,合计积20分,可兑换10元现金券;后屋组刘后祥户,刘后祥积极参与小组内矛盾纠纷化解,积10分,可兑换5元现金券……以上领取现金券的农户,都可以凭券在附近商店兑换同等价格的商品!”
近日,在百里镇大竹村积分制管理农户积分项兑换暨表彰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拿着积分台账向在座的村民一一介绍,台下村民听得格外认真。这是大竹村推行“积分制管理”助力乡村善治的生动缩影。
为进一步探索基层治理方式,有效破解基层难题,2025年,大竹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从“干部干、村民看”的被动局面,转向“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主动格局,为乡村善治注入强劲新动能。
党建牵头定规则,让积分管理 “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由支部牵头,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结合村规民约和治理重点,明确积分涵盖的范围,让积分清单贴合村民生活实际,不跑偏、真管用。并在积分项中侧重设置 “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活动”“党员积极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 等内容,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行动带动群众参与。
党建监督强透明,让积分兑换 “有据可依”。由支部牵头建立全流程监督机制,杜绝 “人情分”“特殊分”。一是规范流程管理,严格执行 “村民申报 — 党组织评议 — 村委会公示 — 积分发放与兑换” 流程,每个环节都有党员参与监督,确保积分真实可查。二是公开积分信息,通过村公示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每季度公示积分明细,并设立党员监督岗,接受村民咨询和异议反馈,让积分 “晒在阳光下”。
党建引领聚合力,让积分制度 “见行见效”。大竹村党支部以积分为纽带,串联起村民、村集体等各方力量,推动治理成果落地。一是激活群众主动性:依托村集体经济设立 “积分超市”,兑换物品贴合村民生活需求,让 “积分能当钱花、好事有回报”,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事务的热情。二是塑造文明新风尚:通过积分引导,将 “要我文明” 转化为 “我要文明”,推动形成邻里互助、遵纪守法、爱家爱国、爱护环境的良好乡风,让积分制成为乡村善治的 “催化剂”。
“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党建引领是核心引擎,积分制管理是有效载体,将二者深度融合,既能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又能以“量化激励”唤醒村民参与热情,推动乡村治理从“单向推动”转向“多元共治,为实现乡村善治注入持久动力。”大竹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大竹村将持续完善积分制管理,拓展积分应用场景,让积分制成为乡村善治的 “助推器”,持续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