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汤泉乡吴岭村坚持将乡村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本村实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关键突破口,创新实施“榜样引路、积分赋能、文化聚心”三项举措,有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榜样”引路,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吴岭村坚持以典型示范引领文明风尚,连续两年举办乡风文明表彰大会,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推动崇德向善理念深入人心。评选工作严格遵循“多元覆盖、严谨公正”原则,既设置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示范户等贴合乡村实际的传统奖项,又结合防汛救灾、乡村宣传等重点工作,增设“救灾先锋”“乡村推介官”等特色类别,确保评选覆盖乡村发展各领域。2025年第二届乡风文明表彰大会中,共评选出1个先进集体、30户文明家庭、21名优秀个人,涵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多个维度。通过“摸底排查——推荐申报——核查评议——公开公示”四步流程,确保每一位获奖者都经得起检验;后续依托村内宣传栏、微信群、广播等渠道广泛宣传典型事迹,如“爱心慈善示范户”代表吴和义多年致富不忘乡邻、主动回乡慰问独居老人,“移风易俗示范户”代表韦正格多年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领文明新风,“救灾先锋”代表吴吕兵在危急时刻冲进火场阻止野火蔓延的故事,在全村掀起“学榜样、比先进、做表率”的热潮。如今,吴岭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常态,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从“政策倡导”转变为村民“自觉行动”。
“积分”赋能,群众参与提质增效
作为汤泉乡首个推行“公德超市”积分制的行政村,吴岭村创新构建“行为量化——积分激励——实物兑换”闭环机制,将乡村治理要求转化为群众可参与、可感知的具体行动。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核心工作,细化积分指标,积分可在“公德超市”兑换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为确保积分管理公平透明,吴岭村成立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组成的积分管理专班,建立动态积分管理台账,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同步公示积分明细,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结合村内核心工作推进节奏动态优化积分权重,如“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等行为设为“双倍积分项”,“红白喜事严格按《村规民约》简办”“参与公益事业”等设为“重点积分项”,通过差异化积分引导,推动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让积分细则真正成为规范行为、共建家园的“风向标”。目前全村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人数较过去明显增长,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参与公共设施维护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让乡村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文化”聚心,治理根基不断夯实
吴岭村坚持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打造特色文化载体、盘活法治治理阵地,筑牢乡村治理精神根基。走进吴岭村村民活动广场,一面镶嵌66张照片的“笑脸墙”格外醒目——照片里既有脱贫户丰收时的喜悦,又有老人闲话家常的惬意,也有孩童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欢笑,每一张笑脸都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印记。“笑脸墙”不仅成为村民日常打卡的“文化地标”,更成为凝聚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不少村民表示“看到自己的照片在墙上,感觉自己也是乡村建设的一份子”。与此同时,吴岭村以法治公园为依托,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增设法治故事宣传栏、法律知识互动展板,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融入基层治理,组织法律工作者、“五老”人员组成调解队伍,在法治公园设立“百姓调解点”,现场受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近年来,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1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文化浸润与法治保障的有机结合,让村民归属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为乡村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吴岭村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举措为支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切实实现“文明有温度、治理有力度、群众有获得感”。下一步,吴岭村将持续深化“榜样+积分+文化”治理模式,不断拓展治理新方法、新路径,进一步擦亮乡村文明底色,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吴岭力量”。(吴 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