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道德建设 / 身边好人
造林“愚公”生动演绎荒山变绿海
发布时间:2025-08-18

人物简介:聂咸维,男,中共党员,1969年10月出生,太湖县牛镇镇禅源村村民。

 

事迹简介:为了家乡的绿水青山,聂咸维舍弃在城市发展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先后承包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多个项目,完成千亩荒山植树造林。他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次又一次往返到山脚挑水浇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汛期时他总是冲锋在前,第一时间组织协助转移安置工作。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坚持帮助照顾五保老人,永葆党员本色。

 202508181027031066_99v3xcLp.jpg

 

正文:

荒山披绿的“造林先锋”:以十年坚守绘就生态画卷

夏季时节,当葱郁的草木爬上山岭,聂咸维扛起锄头又上山了。行走在枝繁叶茂的千亩林地里,湿润的空气弥漫着茶树的香气。深一脚浅一脚踩在落叶丛中,聂咸维像往常一样,为新栽的茶树培上新土,修剪掉斜叶歪枝。

十多年前,由于树林大片被毁,几乎是山山“和尚头”,处处“光溜溜”,他每天看着满山的荒草犯愁:如果能让这些荒山重新披上绿衣,那该多好呀!于是他先后承包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多个项目。砍刀、锄头、背篓是他一天的行囊,开荒、育苗、挖坑是他的日常。孤木难成林,要想把更多的荒石山变成“绿色海洋”,单靠一两户人家种树是不行的,聂咸维在造林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的耐心劝导下更多的农户加入了造林队伍,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聂咸维带领下一次又一次往返到山脚挑水浇灌,精心呵护每一棵树苗。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棵棵小茶苗挂满了沉甸甸的茶果,千亩荒芜的山坡穿上了希望的“绿装”。

当一丛丛、一排排的新绿如约而至时,一个个繁忙的身影活跃其间,挥锨、挖土、栽树、浇水……向绿而行的种子逐渐洒满了牛镇禅源大地。十年风餐露宿,岁月镌刻着他勇往直前的开拓、无怨无悔的坚守、竭尽全力的奉献。十多万棵树苗,从形单影只到数以万计,大地记录着所有发生过的孕育、枯败、重生、茂盛。嫩绿的枝干长成苍劲的大树,点点绿色汇聚成滔滔绿浪,绿海浩瀚描绘出美好生活篇章。如今,这些树林已经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大家也从中获得了可靠的收入。

乡亲身边的“暖心亲人”:用真情守护邻里温情

“他是个闲不住的‘热心肠’,有啥事,找他准没错!”提起聂咸维,禅源村的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在太平组,聂咸维的名字几乎成了“靠谱”的代名词。谁家遇到了难处,哪户发生了纠纷,只要他听说了,准会二话不说,放下手头的活儿赶去帮忙。他总说:“乡里乡亲的,能搭把手就搭把手,谁还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

作为太平组的组长,聂咸维心里始终装着一本“老人账”。组里的五保老人、独居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他都了如指掌。老人们身体不舒服,他比谁都着急,二话不说就开车送医;遇上雨雪天气,别人往家里躲,他却往老人家里跑,看看屋顶漏不漏、柴火够不够、饭菜热不热。除了日常照料,聂咸维还特别关注老人们的精神需求。逢年过节,他总会组织村里的年轻人一起给老人做家务、唠家常;天气好的时候,他扶着腿脚不便的老人到村口晒太阳,陪他们下棋、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在聂咸维看来,关爱老人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传承。他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们现在对老人好,以后年轻人也会对我们好。”如今,禅源村太平组形成了“尊老、敬老、助老”的好风气,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处处洋溢着温暖与和谐。

202508181025021065_6M7qMiZL.jpg

危急时刻的“红色脊梁”:以担当筑牢防汛防线

汛期来临之际,聂咸维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在防汛一线。暴雨来袭时,他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抢险救灾工作中。面对湍急的水流和潜在的危险,他第一时间加入村里的志愿者队伍,带领组内志愿者迅速行动,对辖区内的沟渠、堤坝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协助村委会妥善安排转移路线和安置点,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聂咸维深知防汛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总是亲力亲为,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仔细察看房屋安全情况,耐心询问村民的需求。对于年迈体弱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群众,他更是格外关心,反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并详细讲解防汛避险知识,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在灾害来临时保护好自己。 偶尔遇到个别村民的抵触情绪,他也始终面带微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上门劝导,用真诚和耐心赢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是荒山披绿的“造林先锋”,也是乡亲们的“暖心亲人”,更是危急时刻的“红色脊梁”。聂咸维以实际行动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就藏在这一锹土、一棵苗、一次挺身而出之中。如今,连绵的绿浪不仅摇曳着生态的希望,更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见证着一名基层党员对脚下土地最深沉的热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