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陀镇长林村的层峦叠嶂间,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以左手紧握血脉亲情,用如山孝心为病重父亲撑起生命晴空;以右手托举时代担当,凭军人底色在乡土间开辟出振兴之路。他叫陈含林,一位用行动镌刻“退役不褪色”的共产党员。八一建军节将至,他的故事恰似山巅明灯,照亮着忠孝两全与乡村振兴的前行方向。
一声“父亲”,他把战场从军营移回故乡
1999 年深冬,陈含林穿上橄榄绿,成为福建厦门某部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射手。军营熔炉里,他摸爬滚打、刻苦训练,次年7月光荣入党,2001年以上等兵身份退伍。怀揣着闯荡世界的豪情,他先后在浙江节能灯厂务工、投身建筑行业,凭一身 “不服输”的韧劲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带班包工头。17 年间,他的足迹遍布浙、沪、苏、湘、鄂等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命运的考验却在不经意间降临。2015年,70多岁的父亲突患精神分裂症,辗转湖北、合肥多地求医仍不见好转。2018年底,父亲病情急剧恶化,出现毁物、打人等症状。彼时,家中大儿子正面临中考,小儿子刚满两岁,一大家子的生计与牵挂,沉甸甸地压在他肩头。“爸只有一个,工作没了可以再拼。”陈含林没有半分迟疑,毅然关停蒸蒸日上的包工业务,回到长林村老宅。
曾经操控精密导弹的手,如今日复一日重复着喂饭、擦身、按摩的琐碎;曾经聆听号令的耳朵,如今时刻捕捉着父亲细微的情绪波动。他把军营里的细致与耐心,化作守护父亲的温暖防线——父亲夜间躁动,他便和衣而卧彻夜守护;父亲拒绝进食,他就变着花样做软食耐心哄喂。在他的照料下,父亲的病情逐渐稳定,那个曾经兵戈铁马的汉子,在亲情的战场上年复一年坚守着。
一片山林,他用军人底色种出“绿色希望”
守着父亲的日子里,陈含林从未让自己消沉。望着家乡连绵的青山、澄澈的溪流,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既能陪着父亲,又能靠着山林致富,这才是长久之计。”他深知家乡广阔的山场是发展养殖业的天然宝库,加上当地政府对返乡创业的大力扶持,2019年,他与妻子詹红霞合计后,决定在刘家山搞绿色养殖,把“战场”从军营正式转移到了深山。
创业的艰难远超想象。40多万元启动资金几乎掏空了多年积蓄,他挨家挨户走访,流转了两个村民组7户人家的 100余亩土地。这片土地上还留存着农户的毛竹、油茶和茶树,他灵机一动:发展 “林下经济”,让鸡群天然除草、粪便施肥,既省了人工,又护了生态,一举两得。
搭建300多平方米的鸡棚、羊棚时,他既是设计师又是搬运工,扛钢管、拌水泥,一天下来浑身是汗是泥;不懂养殖技术,他就抱着《山地养殖大全》啃到深夜,骑着摩托车跑几十里山路向老养殖户请教,雷打不动参加县里的技术培训;资金周转不开,他带着计划书跑遍银行,凭着军人的赤诚与韧劲,硬是申请到了贷款。
每天天未亮,陈含林就挎着巡山的工具包出门,逐个检查鸡棚、羊棚、猪圈,点数、喂食、观察健康状况;每逢风雨天或停电,他更是彻夜难眠,生怕鸡群扎堆被压死。2020年7月的一个深夜,狂风裹挟暴雨席卷山林,雷电击毁了场地的用电设施。他顶着齐腰深的积水,步行几里山路买回应急灯,浑身湿透却顾不上换衣,在鸡群旁来回巡视直到天明,确保每一只鸡都安然无恙。
为了保证家禽家畜的“绿色血统”,他专门种了 20 多亩山芋、萝卜、玉米和黑麦草,还常翻山越岭收购农户的稻谷、糠皮,上山采挖野菜作为猪羊的辅食。牛、羊、猪下崽时,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像守护珍宝般全程守候,常常在产房旁支个小床,一守就是两三天。
如今的刘家山早已换了模样:4100多羽土鸡在林间自由啄食虫草,夜晚辅以玉米、麦麸喂养,肉质紧实弹牙;110多头黄牛在山坡上悠闲啃草,其中 52头是从当地农户手中购得,现已繁育出健壮的牛仔;几十头土黑猪以山芋、萝卜为食,膘肥体壮;50多只山羊在林间跳跃,从最初收购的30多只发展至今;两口池塘里,1300多尾鱼苗自在游弋——这是陈含林精心构建的 “生态循环链”。他养的土鸡和土鸡蛋因 “无激素、纯绿色 ”成了抢手货,每年4000多只土鸡、30000多枚土鸡蛋通过电商发往北京、上海、厦门等地,从“建筑包工头” 到“养殖达人”,他把军人的执行力与钻研劲,全撒在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一份初心,他用党员担当温暖乡邻
“我是军人,更是党员,富了不能忘了乡亲。” 这是陈含林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太湖县山里红志愿者协会的骨干会员,他的心始终与乡邻紧紧连在一起:逢年过节,他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去新鲜土鸡蛋和生活用品;换季时,他捐赠80多套衣物助力公益;长林小学 54 名学生的过冬棉衣,也是他挨家店铺挑选的,孩子们穿上棉衣时灿烂的笑脸,成了他手机里最珍贵的相册。
不少在外务工的乡亲想给家中老人尽孝,总会第一时间联系陈含林。他不仅把土鸡、土鸡蛋送货上门,还常掏出手机帮老人们与子女视频连线,让老人们既得物质关怀,又获精神慰藉。养殖场用工时,他始终优先聘用低保户和贫困户,长林村低保户徐领梅总说:“我家老公重病在床,全靠在陈老板这儿做工,才能在家门口挣钱顾家。”即便自己偶尔周转困难,他也会想办法先兑现工钱,“让乡亲们踏实挣钱”是他对乡邻不变的承诺。
从军营到深山,从导弹射手到养殖先锋,陈含林从未褪去军人的本色:对家庭,他用坚守诠释“孝”;对事业,他用坚韧彰显“勇”;对乡邻,他用奉献践行“爱”。这个八一建军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军人,无论身在何种岗位,都能把责任扛在肩头,把初心融进血脉,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答卷。(詹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