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陈凤娥,女,汉族,1965年7月出生,太湖县大石乡五合村村民。
事迹简介:“为了孩子,拿我的命去换都愿意!”年近六旬的农家妇女陈凤娥,面对肾衰竭的儿子,毅然捐出自己的一颗肾脏,用最深沉的爱为儿子换来第二次生命。从支撑病难家庭到无畏捐肾,再到术后未愈即打工筹款,她用磐石般的母爱,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诠释了亲情的无价与力量,唤醒了人们对亲情无价的珍视,也激励着人们不断传递爱心,勇敢面对生活。
正文:
母爱如磐,她是担起家庭重担的坚韧脊梁
十几年前的一场意外摔伤,将陈凤娥的儿子无情地拖入肾衰竭的深渊。当医生沉重地告知她儿子的肾衰竭是意外导致的严重后果,且后续的治疗之路漫长而艰难时,陈凤娥只觉天旋地转。但这位坚强的母亲紧握儿子的手,誓言不放弃一丝希望。从那一天起,这个平凡家庭被阴霾笼罩。儿子患病带来频繁的透析治疗成了生活的主调,高昂的费用如同无底深渊,迅速吞噬着家庭微薄的积蓄。陈凤娥的儿媳在工厂争分夺秒工作,下班后就马不停蹄赶往医院悉心照料丈夫。在老家的陈凤娥既要照顾年迈体弱的老人,还要关心陪伴孙辈成长。为补贴家用,她农忙时耕种自家田地,农闲时便四处找零活、去基地帮忙等。自己生活也是极度节俭,能省则省。每次视频看到儿子透析的痛苦,她心如刀绞却强颜欢笑,鼓励儿子要坚强一点。然而,多年的透析并没有让儿子的病情好转,换肾成了唯一的曙光。
无惧风险,她以命相搏来护儿周全
2021年,当得知儿子需要匹配肾源时,陈凤娥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站出来要求配型。面对周围人劝说:“你可要想清楚,捐肾可不是小事,会影响你自己的身体健康。”她坚定回应:“那是我的儿子,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受苦?只要能救他,我什么都愿意做!”
幸运的是,配型成功。手术前,医生详细告知风险与术后并发症,陈凤娥认真倾听,眼神无一丝退缩。她平静而坚定地对医生说:“我不怕,只要能让我儿子好起来,这些我都能承受。”这份无畏的母爱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进手术室中,陈凤娥心中没有恐惧,只有对儿子的满满牵挂和默默祈祷:“儿子,你一定要好起来。”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亲人们喜极而泣。
晨光重现,她用双手再次垒砌生活基石
手术后,母子顺利出院。考虑到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陈凤娥决定回老家休养,儿媳则留在上海照顾康复中的儿子。回到老家的陈凤娥,身体尚未康复,伤口隐痛不止。然而一想到儿子后续的治疗费用,她顾不上休息,决定立即开始干活。村里得知其困境,便安排她上午到村食堂烧饭,这样方便她下午回家休养。但陈凤娥还想多挣些钱,下午又跑到村里的瓜蒌种植基地做杂工。
儿子的身体逐渐恢复,视频中脸上重现出笑容,让陈凤娥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她捐肾救子的事迹在五合村传颂,感动了无数乡邻,大家纷纷伸出援手。
如今,陈凤娥和儿子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她常常说:“是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足以战胜万难,创造生命奇迹。陈凤娥的故事,是一首用母爱谱写的生命赞歌,如一股清泉,滋润心田,唤醒了人们对亲情无价的珍视,也激励着人们不断传递爱心,勇敢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