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是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百里镇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文明程度,打造和美乡村。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细化目标任务,镇村联动,协同作战,并明确一名领导干部负责督导和推进该项工作。各村(居)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选村(居)内德高望重、有威望的村民担任主任、会长和理事长人选;重点吸纳道德模范、老党员、老干部、老乡贤、老教师等担任成员、理事。各村(居)结合实际,制定理事会章程,将红白事办理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办事标准、期限、规模,做到红白事有人管,操办红白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让群众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通过村民小组会议、乡村振兴夜校、村文艺晚会等面对面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相关政策,普及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意识。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融入节庆民俗礼仪教育,开展家风家训宣讲。同时利用宣传车、拉横幅、墙绘等方式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认可度,让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
注重价值引领,典型带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以党风带民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特别是村(居)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宣传、倡导、践行移风易俗。挖掘“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并予以表彰,鼓励群众向榜样学习,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群众弘扬传统美德、引领文明新风。积极推广“信用积分超市”,将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纳入评选细则,群众可凭积分在“信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
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素养。结合和美乡村建设,以全镇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在拓展领域、提升水平、增强实效上下功夫,推动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同时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将爱护环境卫生的有关要求写进村规民约,与村级“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挂钩,使家庭邻里之间形成了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推动乡村文明行动由提升环境质量到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延伸。
乡风淳则乡村兴。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建设和美乡村,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百里镇将持续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宣讲村规民约,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让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