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朴初文化、状元文化特色鲜明,文博园、花亭湖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太湖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
凝聚工作合力,夯实文旅融合基础。通过示范引领、队伍建设和市场执法“三强化”,全方位护航文旅融合,为文旅融合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示范引领,提升融合活力。在文博园等景区设置党员志愿服务岗,划分责任区,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路讲解等志愿服务,已有2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主动为游客服务,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
强化队伍建设,保障融合人才。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仅2023年培训212人次,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养。加强非遗传承人挖掘,目前我县有省市非遗项目9个,非遗传承人65人,数量居全市前列。
强化文旅市场执法,护航文旅融合。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充分把握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重点时段,深入各旅游景点、重点场所开展督查检查1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16人次。
培育融合业态,打造文旅特色亮点。通过党建引领,将资源集中整合、集中开发、集中打造,“朴初故里 太美太湖”文旅品牌愈发响亮。
发布旅游线路。挖掘本土红色旅游资源,发布“太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太湖县廉洁文化馆—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的追寻红色记忆之旅;“大石乡抗日英烈园—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中共太湖支部旧址—太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太湖县博物馆”的牢记红色使命之旅;“太湖县廉洁文化馆—弥陀烈士陵园—北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刘畈乡马畈村史馆”的缅怀先烈精神之旅等3条环花亭湖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环花亭湖线路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丰富旅游业态。积极打造“阅湖书吧”“围炉冰茶”“音乐泼水节”等新业态消费场所,推出文博园巨型稻草人展览、国潮演艺节、木偶舞台剧、特色夜游等创新演艺,举办文旅融合之“好戏景区”文艺演出、农民丰收节、天华谷尖茶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全县景区20余家,其中4A级2家,3A级5家,有精品民宿20余家,其中国家丙级民宿一家。
建好红色驿站。位于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的“书香伴旅”城市书吧作为安徽省内首个将党建、阅读和旅游相结合的书吧,将传统党员教育与现代智慧党建有机融合。书吧设有三个区,党建区设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墙、党建留声墙、党建朗读亭等;儿童区有绘画、阅读、游戏角;成人区设置了数字图书瀑布流系统、自助借还系统等。许多基层党组织在书吧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集中学习、阅读、竞答、观影、上党课,真正成为了多元化、便捷式的党员教育红色驿站。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实现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提升辐射带动效应。
做响党建品牌。以党建为引领,举办文旅融合之“好戏景区”专场文艺演出,为游客献上精彩的文化旅游大餐,2023年在文博园景点开展34场黄梅戏展演,带动夜游约21300人次,有效助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建设。此外,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送法、送书、送写生、送图片展等活动,将服务下沉景区、贴近群众,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繁荣文化市场。“太商返乡”项目—“田园大塘农旅综合体”顺利建成并营业,通过党员带头建民宿、办餐饮、打造田园度假胜地、拓展亲子游乐项目等,带动周边群众投入到文旅产业发展中来。我县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6家、资产总计35.41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7.34亿元、利润总额1.1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7%、14.3%、6.4%、23.5%。
壮大产业经济。抓住文旅复苏机遇,发挥花亭湖、文博园两个4A景区龙头带动作用,发布一系列亲子游、研学游产品,推出“三免四减五戏六线”“ 嗨太湖‘5176’邀您奔赴‘湖山之约’”“嗨太湖‘10176’邀您过双节”活动,不断壮大文旅产业发展。2023全年县域内接待游客705.13万人次,同比增长55.44%;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38亿元,同比增长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