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论武装声声入脑、宣讲引导句句入心、主流舆论凝心聚力、文明创建喜获成果、文艺精品好戏连台……渐渐翻开了刘畈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璀璨的答卷,一道道亮点纷呈的“附加题”催人奋进,夯实了刘畈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落实落细,更为“红色刘畈”的出新出彩画上了浓浓的几笔。
把牢思想之舵 高扬理想信念之帆。理论学习有实效。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刘畈落地生根。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树标杆、做表率,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今年已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7次。以上专题党课、下发宣讲材料、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践学习有声势。紧扣赓续红色血脉主题,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强“红色刘畈”宣讲品牌,组建红色讲师团、打造青年宣讲团,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老年大学”、文化广场等平台组织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红色影视作品观看等活动,深入企业、机关、校园等开展理论宣讲12场,让红色理论热在基层、走进心中。思想教育有力度。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把握好时、度、效,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破文化教育固有的限制,摒弃干部灌输式讲课的传统,让更多党员、群众走上讲台现身说法、开设微课堂,开展微教育,开展故事分享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歌曲歌唱比赛等,通过视频录制、现场解说等形式,按照支部评、党委定的方式,挑选一批红色历史讲解表演能手,讲好小故事,传递时代声音。
叩好奋斗船桨,奏响宣传文化“主旋律”。着力守好意识形态“安全门”。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实现“五个纳入”,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述职报告以及党建工作责任制,与经济、社会稳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评。建立健全专题研究、分析研判、对上汇报、党内通报等长效机制,乡党委书记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实。对标提升繁荣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建设工作,以志愿服务为主体,深化“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设书法班、陶笛班培训,举办村晚、村BA、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和防溺水、扫黄打非、护苗等宣传活动,参与县级文旅体活动等共计20余次。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宣传,联合多部门组织评选,制作刊播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片,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向上向善良好氛围。抓实新时代主流舆论有举措。不断建强媒体传播阵地,微信公众号粉丝持续递增,增长率超过3.2%,其中《满泽阳:走进基层 聆听心声》短视频,获近千人点赞,近300人次转发。《大山里的“袖珍小学”》在安庆晚报刊登,《刘畈籍研究生眼中的家乡》等宣传视频被广泛转发、点赞。建立宣传报道奖励机制,鼓励多投稿、投好稿,在第一时间采写。抓实媒介推广,持续做好“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工作,人均积分数持续增长,平台覆盖面、活跃度显著提升。依托应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乡村两级互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3场次。
立足举旗定向,守正书写红色“新篇章”。刘畈乡,是一个个红色故事、一幅幅革命场景、一句句振奋人心的革命口号堆积起来的“红色”文化基地。近年来,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落地,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红色文旅持续升温发力。充分发挥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辐射带动作用,自2019年11月开馆以来,坚持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参观的游客,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及学生5万余人次,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县内外旅游团队300余次,游客共计2万余人,已成为安庆市文化旅游新亮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圆满完成中组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完成停车场、革命纪念设施、乡贤馆、红军步道、马畈村史馆、游客服务中心、集镇道路黑化一期等项目建设。刘畈乡红旅小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正在启动。会议旧址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刘畈村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名单”。持续深耕“红色”文化土壤。今年完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集镇区二期路面白加黑改造及相关辅助工程建设,完成刘伯承和陈锡联居住旧址布展。实施红色旅游步道、中心路停车场等红旅小镇配套项目。争取建设刘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创建“产业聚集小镇”,积极争创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融入全省全域旅游经济圈。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形象标识征集活动,评选出最佳Logo,进一步提升了刘畈乡知名度,上半年,先后与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科大、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省党史办、合肥大学开展交流对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讲好刘畈故事。致力于新时代红色品牌创建。通过串联红色地点,丰满红色故事,开发编印《红色刘家畈》《红色故事汇》等一批党员教育本土教材,发放到基层党组织,组织开设“初心课堂”,开展党课团课、红色走读、研学系列主题活动,深度融合载体。党组织将“诵一封红色家书、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段红色故事、上一堂红色党课、看一部红色电影、走一次红色基地”等“六个一”,作为主题党日选学内容。进一步加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力度,结合辖区内规划制定红色教育路线,用心用情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组织振兴的模范村。通过一副墙壁画、一块宣传栏、一个小喇叭等多形式、多载体的方式,将红色元素植入村组各个角落,打造红色名村。(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