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道德建设 / 身边好人
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发布时间:2023-02-15

【人物简介】袁毕华,女,1966年10月出生,太湖县百里镇大竹村筏形组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微信图片_20230215152641.jpg

【事迹介绍】她是一名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六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无怨无悔,受到亲人和邻里的一致称赞。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就像冬日里的太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正文】

袁毕华,1966年出生,于1987年嫁到大竹村筏形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与张艮华结为夫妻,丈夫勤劳朴实,婆婆敦厚善良,身体瘦小,公公则患有轻微的精神病,不能管事,还有四个未出嫁的小姑子。从嫁过来起,就和丈夫一起扛起了料理家庭的重任,但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婚后育有两子,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人生总是难以一帆风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事故破了往日的宁静。2016年9月4日中午吃完午饭后,婆婆唐银梅看到出太阳了,就准备把放在门口摩托车上的东西端到太阳底下晾晒,不幸的事就在这时发生了。摩托车没有停稳,突然就倒了,正好压在婆婆唐银梅身上,当场就被送进了医院进行救治,经诊断,胯骨被压断了,需要进行大手术才能有把握治好,但因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也瘦弱,医生说她可能挨不住一场大手术,袁毕华也担心婆婆受罪,经商量后,把婆婆带回了家里修养。回来后,给婆婆端茶倒水,擦身体,洗澡,换洗衣物,接大小便,喂饭等,就成了袁毕华每天的必修课。

原以为婆婆经过几个月的修养可以慢慢恢复,但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自2016年9月发生事故至今已六年有余,婆婆一直都没有恢复,瘫痪在床,而且期间双目失明,长期需要一个人在身边照顾。袁毕华则一直承担着这个重任,守护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从不言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六年来,袁毕华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喂婆婆吃完,然后再出去做事,晚上要收拾完家务,照顾婆婆睡着了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她知道两个儿子正是用钱的时候,各自身上的担子都很重,她必须要做点事补贴家用,好减轻点孩子们的负担。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她便想办法在婆婆床底下放了个便桶,每天及时清洗;为了让婆婆住的房间能够冬暖夏凉,她主动给婆婆房间里安装了一台空调,自己房间却用着二十年前的电风扇;给婆婆洗澡,要先给她备好衣物、放好洗澡水、再把婆婆抱去洗澡间帮她洗澡,洗完穿好衣服,再抱回床上,婆婆的床边也一直会放些新鲜的水果,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

六年多来,袁毕华几乎从没有在外面过过夜,也很少在外面吃饭,即使有事外出,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里不踏实。屋场上有红白喜事要帮忙的时候,也总会惦记着婆婆,担心她饿着了,都是先把饭送回家喂婆婆吃完,自己再回去吃饭。记得有一次她帮人家做事,傍晚回去的时候路过邻居家门口,邻居家正准备吃饭,就叫她吃完再回去,她坚决不吃,而是急着赶回去照顾婆婆。

这些年,因为两个儿子成家,家里经济压力也大,丈夫也不得不每年都出去打工,袁毕华就成了家里的“大总管”。袁毕华面带微笑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要给孩子们做好榜样。”问起周边的邻居,都说:“毕华姐真的是一个好人,这些年我们都看在眼里,对她婆婆就像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换做是自己的女儿都很难做到她那样,我们是真的佩服她 ”。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做下去。六年有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袁毕华女士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绽放光芒。在袁毕华的细心照料下,婆婆活的很开心,虽然半身不遂,眼睛失明,但每天的精神很好,也基本没生过病,身上干干净净。每次亲戚朋友去看望她的时候,总会听她说:“儿媳好啊,儿媳好,这些年要不是我儿媳妇,我肯定是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大竹村有一个“好媳妇”。袁毕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都积极上进,对母亲、对奶奶都十分尊敬孝敬。尊老爱幼成了她家的家风,代代相传。袁毕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造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为大竹村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