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弥陀镇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各类宣传阵地,让文明新风融入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滋养着千家万户美好的幸福生活。
手绘文化墙 扮靓新农村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走进S246省道河口村主要路段,一面长约百米的彩绘墙映入眼帘。墙上,一幅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色彩饱满的彩绘作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群众面前,让原本普通单调的白灰墙变成了宣传文明理念的最佳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群众心中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引导百姓崇德向善。
“文化墙画得真好看,让人看着赏心悦目。”手绘文化墙画好的第一天就引来众多群众的围观,大家看着崭新的文化墙,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我每天带着孩子散步,经过文化墙,都会教他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住在旁边的陈奶奶说。
一墙一文化,一画一风景。一句句宣传标语配着漂亮的图案,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合了时尚元素,潜移默化地传播文明新风尚,提高群众文明素质,装点镇域文化环境,俨然成为了弥陀镇一道靓丽风景。今后,弥陀镇将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文化墙,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农家书屋小阵地 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每天放学后,我就喜欢到这里来看书。”弥陀小学三年级小学生周一正在向阳居委会农家书屋聚精会神地阅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
“以前学校放假,小孩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到处玩,现在孩子在书屋里看书、学知识,我们家长也放心。”居民余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弥陀镇着力盘活现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资源,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度融合,把农家书屋打造成集亲子教育、科普宣传、公益志愿于一体的“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精神“充电站”、未成年人的成长“加油站”。
据了解,弥陀镇共建有12个农家书屋,有图书约10万余册,包含了政治理论类、文学类、儿童漫画类、科普类及生活常识等各类书籍,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常年免费开放,受益人口达2万人。
为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全镇11个村(居)依托农家书屋,每年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迷竞猜、科技培训、电影放映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达200余场。如“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播种理想信念种子,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为了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各村(居)安排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镇综合文化站对书屋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统筹策划,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进行业务指导,补齐工作短板,形成了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的工作合力。
文化广场搭平台 文明实践更出彩
夜幕降临,走进安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民们三两成群地在广场上散步、拉家常、话农事;孩子们或你追我赶,或围着健身器材玩耍,笑声此起彼伏;妇女们伴着韵律十足的广场舞音乐,扭着腰、挥着手、翩翩起舞。
广场上还设置了大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公益广告,一幅幅以村规民约、家训家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为主题的徽派建筑文化墙,美化了环境,提升了氛围,给群众带来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群众在广场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
据了解,安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以来,共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汇演、送戏下乡、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50余场,受益群众600余人。
近年来,弥陀镇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进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整合资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2个、“扫黄打非”主题公园1处。这些集政策宣传宣讲、群众休闲娱乐、文化文艺活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广场、公园,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全镇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群众需求,采取文艺汇演、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等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积极谋划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人气,弘扬了时代新风,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吴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