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寺前镇佛图寺村:只此青绿,山水画卷入村来
发布时间:2022-10-28

清澈透亮的河水、茂密茁壮的绿植、宽敞硬化的公路、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的广场、生动形象的墙体彩绘......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建设中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寺前镇佛图寺村。村内旅游资源丰富,仁和寨、佛图寺、西云庵三处形成旅游黄金三角点,与国家4A级风景区花亭湖相连接,造就了纯天然的旅游路线,吸引了众多旅客前来观光度假。

近年来,佛图寺村秉承“山水画卷入村来”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树立充分发挥自身优质资源,因地制宜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发力,打造出一个“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人美话美心灵美”的最美乡村,切实提升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群众工作的满意度。

突出党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近年来,佛图寺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把高质量党建引领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红色引擎”,全力推动抓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互融共促。

运用“党员先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旱厕改厕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敲门砖”,旱厕不改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美丽乡村。如何既将工作做通又不影响干群关系,这时“党员先行”机制就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扎实做好该项工作,由村“两委”牵头,党员代表、党员组长组成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从理事会成员自身做起,从身边人做起,自己家和亲属家的旱厕先改,让村民看在眼里,落实在工作上,使旱厕改厕工作得以全面完成。同时,利用党员活动日,建立党员联系农户制度,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日常联系,并通过党员入户走访,全面深入开展最新政策宣讲工作。

完善硬件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只有硬件设施得到根本解决,才能推动思想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佛图寺村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合理规划、科学应用,从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停车场、文化广场、污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等方面,全方位完善村庄各类基础设施。

在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后,佛图寺村也加大了对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工作力度,定期组织人员对道路两侧的绿植进行修剪管护,并根据当地土壤情况种植易于存活、观赏度高的植物。同时组织人员持续开展区域内环境整治工作,对农村公共区域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加大处理力度,常态化开展村内空坪闲地清理、河塘沟渠清淤工作,真正做到上下一心、齐抓共治,从而大幅度提升村容村貌。

提升群众素质,打造文明乡风

群众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培育文明乡风的根本,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佛图寺村通过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建章立制推进移风易俗,在做到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思想认识问题,引领广大群众开启文明乡风新生活。

发动群众参与,落实工作成效。通过评比“最美农户”“最美庭院”等活动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整治活动中来,增添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建立“积分兑换超市”,每月组织环境评比考核组对各村民小组人居环境和农户庭院卫生等情况进行打分,对获得前三名的分别发放20分、10分、5分的积分卡,并于每季度开放一次积分超市兑换活动,积分可兑换各类生活用品。

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大力推进良好家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召开民主道德评议会、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从简”列入村规民约,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实施“随手拍”活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群众监督来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今,佛图寺村的“山水画卷入村来”理念已跃然纸上,村庄的发展有目共睹,村民的变化如沐春风,乡风的改善潜移默化。放眼望去,一个“路相通、树相连、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正在昂首以待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蔡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