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北中镇玉岭村:“党建+信访”,使矛盾纠纷不出村
发布时间:2022-04-25

解决群众难题,村级是最前沿阵地。近年来,北中镇玉岭村大力推行“党建+信访”机制,构成大调解、大信访、大治安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解决百姓难题、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收获了百姓好评。

建设“一委三中心”,重构基层服务体系

玉岭村地处两省三县交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较偏远。在调研中发现,百姓要解决的事多数与七站八所有关,但往往到镇里要说法,因路途远、不方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难办。面对矛盾纠纷和信访压力,如何去破局?玉岭村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去年,结合村两委换届,玉岭村把建设村级“一委三中心”摆在突出的位置,做到“建、管、用”齐抓。设立群众工作委员会、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和社会治安治理中心,做到一委统筹,三中心办事,逐级负责,按流程上报。

玉岭村遵循“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理念,把村“两委”干部统一安排在中心大厅上班,实行合署办公、联合接访,就是节假日也还做到“村两委主要干部带班+工作人员值班”,保持24小时畅通,工作不断档。这不仅方便了群众,让群众少跑腿,而且村里可统一调度,信息数据可共享,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全村重点人员动态。

“百姓只要进一个大厅,找到一个人,就能帮助解决问题。”在玉岭村综治中心看到,宽敞的办公大厅摆放着信访、民政、司法等桌牌。坐班妇联干部说:“与以前不一样,群众办一个小事转圈圈,如今在中心集中解决,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真的很方便,不仅避免群众来回跑,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上有机制约束,下有能人服务办事

“一委三中心”优势在哪里?玉岭村驻村工作队说,由村主要领导担纲的“一委”负责总协调、总监督,组织会商大矛盾,“三个中心”是解决问题的平台。

玉岭村把威信高、能力强、热心肠的人才吸收进来。“三个中心”调解人员主要由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村民小组负责人、村法律顾问、退休干部和德高望重、热心调解事的宗族长辈等组成。“过去村两委几个人做事,实在忙不过来,现在党员、组长和联防长、网格长都在做,人多力量大。”玉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承峰说。

玉岭村综治中心调解登记室墙上,每一名调解人员的身份和擅长领域一目了然。发生矛盾纠纷,村民可以自己选择调解员。

今年3月,玉岭村两户村民因房屋宅基地纠纷,各自叫来双方的亲戚和朋友到村讨说法,群体性冲突随时可能发生。村里上报镇中心,镇党委立即调派入驻中心的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介入。到现场后,派出所控制住局面,司法所和国土所丈量宅基,双方宅基证由国土所核实。最后,由他们自己选出调解人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把一件可能引发的群众突发事件消化在萌芽状态。这是玉岭村“一委三中心”与镇联合调处的一个缩影,如今,镇村“两级”大调解已成为新常态。

“党建+信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不去村不去镇,直接就到省市县。”群众越级信访心理直接弱化的是基层党委政府的权威性。北中镇政法委员陈兴明表示,虽说板子不能全打在基层身上,但镇村尴尬境地说明,基层解决矛盾纠纷还有空间和潜力可挖。

今年,北中镇将“党建+信访”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党政同责,层层传导压力。玉岭村在开展“一改两为”大学习、大讨论中,依托村级“一委三中心”平台,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的家门口,将关口前移,力量下沉,主动走到田间地头、百姓身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解难题。“我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门来走访,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门前路的问题,实在是太感谢了。”玉岭村罗畈组村民陈爱芳收到信访答复后激动地说。

玉岭村还成立了村级群防群治组织,将村内群众工作室、警务室、调解室等“三室合一”,用热心的人去做热情的事,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十传”和“四送”活动,让群众许多小事不出村就化解了。

今年以来,玉岭村共接待群众来访3人次,其中受理矛盾纠纷5起,成功解决5起,办结率达100%,全村不仅没有出现一例群众越级访或集体访,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为今年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开了个好头。“这得益于‘党建+信访’机制的建立,机制一变,使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玉岭村村委会副主任、法律工作者张中华说。(吴承钺  朱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