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道德建设 / 先进典型
一位农场主的爱民情怀
发布时间:2021-09-13

汪运华.jpg

汪运华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出生于1972年8月,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甲老家庭农场总经理。

事迹简介:

汪运华回乡创业后,先后承包附近几个村近3000亩农田发展现代农业,陆续带动24位贫困人口就业,带动5户贫困户脱贫。热心公益事业,向学校捐赠办公桌椅、校服、空调及绿化树苗等;与池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对接,帮助销售太湖农业土特产品,帮助免费代卖扶贫户产品约5万余元。在抗洪抢险、暴雪道路清扫、疫情防疫等工作中,加入先锋突击队,累计向太湖县红十字会、新仓敬老院、贫困儿童助学捐资捐物约2万余元。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让牌楼提灌站重新恢复了正常使用,解决了13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正文:

现年48岁的新仓镇牌楼村村民汪运华曾于1991年起就一度在打工的浪潮中从农村走进了城市,饱尝了外出经商的艰辛和疲惫。然而,国家助农致富的利好政策和农村发展的大好趋势,又让他充满了美好憧憬。于是,他于2009年又依然决定从城市返回农村,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生涯,在推动“三农”的发展中践行了一位平凡党员的入党誓言。

返乡创业惠民生

从城市回到农村,干什么?怎么干?这是困扰着汪运华回乡创业的一个难题。当看到大批劳动力纷纷外出,留下大片的土地被拋荒搁置,望着留守乡亲们渴望的眼睛,他被深深地刺疼了。“哟,来种田!”

说干就干。从小就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他,凭着对农村的深厚情结,无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来,他先后承包了牌楼、龙林两个村近3000亩农田,种植水稻,开始了自己的“农场主”生涯。荒田、滩涂,被他陆续开发利用,并成立了甲老家庭农场,逐渐带动了24位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且顺利脱贫,每年发放农民工工资40多万元。同时,他成立了金浪农业专业合作社,35户入社社员每年可获得100多万元的田租,帮助老百姓有了一些稳定的农业收入。

眼下,正是水稻扬花抽穗之际,汪运华每天骑着电瓶车穿行在广袤的翠绿原野,看看水稻的长势,观察虫害的情况,及时防病治害,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随着该镇一批农业种植大户的不断涌现,汪运华承包的农田不仅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的全程机械化,而且他还

积极与同行互相取长补短,善学肯钻,敢于闯市场,共同拓市场,并成为安徽满林农业科技公司的三大股东之一,建起了集稻谷烘干、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加工厂,既解决了“水稻卖”的问题,又解决了加工后“大米销”的难题,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便利于百姓。

如今,他一步一个脚印,无怨无悔,勤劳肯干,使家庭农场也有了质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过去的荒田荒地也焕发了青春。汪运华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之一。

“运华做事情还是很靠谱。”乡亲们纷纷点头称赞。

奉献爱心行善举

牌楼二小是一所农村单小,老师们流动性较大。为了让老师们安心,帮助学校改善教学环境,几年来,汪运华陆续向他的母校牌楼二小捐赠了办公桌椅、空调、教室照明灯、学生校服及绿化树苗等,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让师生们更舒心更安心。

 

“汪运华创业成功后,时刻不忘回报母校,时常心系母校的教育事业、关心家乡的学龄儿童,以一次次的爱心善举尽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牌楼二小广大师生纷纷发出了肺腑之言。

不仅如此,他还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他与池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对接,帮助销售当地农业土特产品,让之前的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心在家就业,帮助免费代卖扶贫户产品约5万余元。茗北村原五保户陈小应,在他的引导下,自力更生,白天打零工,晚上扎扫帚,他全部收购,义务代卖。

这些年,他在抗洪抢险、疫情防疫、暴雪道路清扫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加入了“满林先锋突击队”,累计向太湖县红十字会、新仓敬老院、贫困儿童助学等群体捐资捐物2万余元,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

助力兴村聚民意

有道是:“先有国,再有家”。在汪运华的心里,家庭农场的每一步发展,都享受着农村改革的政策红利,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力的范围内,都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修建于八十年代的新仓镇牌楼提灌站,由于年久失修,原有的泵站和水渠早已失去了应有的灌溉功能。长期以来,不仅导致了辖区一千多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特别是每遇干旱,庄稼就只能靠天收。

“在大旱之年,有时望着干渴裂缝的农田和低头耷脑的庄稼,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他,深切体会到了做农业的着实不易,风险性很大,收入又不高。他日夜走村入户,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呼声,在得到老百姓都同意重修泵站且签字认可后,从内心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改善这一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打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无可非议的“肠梗阻”。

为此,他同原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同志一起东奔西走,从项目论证着手,前后跑了两个月,最终在镇村的努力下,争取移民后扶项目资金50万元,决定重修提灌站。

目前,他带头组织老百姓花了40多天砍去原有渠道长满的树木杂草,改扩和新修了牌楼泵站的灌溉渠近3公里,泵站即将开工建设。

“泵站建成后,将涉及沿渠王家老屋、新屋、周屋等7个村民小组1200多亩的农田灌溉直接受益,可解决13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一直存有水患的人们会再次迎来分享花凉亭水库灌溉的红利。”8月27日,记者走进现场,只见汪运华望着修好的水渠,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就连村里的广大干群也都盛赞:“老汪干事拿出了牛脾气,帮助老百姓解决了民生大问题啊!”

当前,全县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汪运华也积极投入到这一全民运动中。

赵冲组是汪运华的老家,这里集中居住了五六十户群众,屋场大、人口多。加之地处丘陵地区,山场、田地、村落交互相连,路边长满杂草、门前乱搭乱建、垃圾随便投放,环境脏乱差就显得比较突出。

于是,他抓住这一利好契机,把组内老党员老干部召集在一起,开会商议改善环境的事儿,自己带头垫资3万元,发动群众搞起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别人问他到底图个啥?他笑呵呵地答道:“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干些顺应民心的事情。环境变美了,大伙儿才有奔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