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传真
刘畈乡:坚持“三个第一”原则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0-09-17

刘畈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距离太湖县城50公里,面对区位、交通的极大劣势,如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的禀赋,努力创造出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更大成绩,成为乡党委政府的当急课题。

抓稳定是第一责任

一个地方由坏变好,就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努力让刘畈长期保持繁荣稳定,需要动员全社会的正能量,多方发力,一件事一件事的认真去做,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去认真把握,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一要加强党的领导。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落实统一领导、统一行动的勇敢担当,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让支部强起来。一是重视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二是重视村级阵地建设。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切实增强村级便民服务窗口服务群众能力,真正把村级活动阵地打造成为维稳工作的宣传阵地、活动阵地和凝聚人心阵地。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让党员动起来。一是严把“两个关口”,提高党员队伍质量。严把入口,保证发展质量,严格执行党员发展规定和党员发展计划。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开展“排查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谨慎处置不合格党员,同时加大对违纪违法党员的问责处理力度。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效果。开展“党员活动日”等主题活动,常态化落实佩戴党徽、缴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等规定动作,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开展党员春训,领导干部带头到村上党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学习强国App、警示教育、微信群等方式让党员时时刻刻接受教育,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三是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要强化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自治是基础。群众的事需要群众自己管、自己办。要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发挥“联防长”作用,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诉求,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真正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强化一级的担当。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成立由村党员干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定一份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婚丧嫁娶事宜都由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建立“移风易俗”宣传栏,并利用微信群不定期宣传文明新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

法治是保证。以创建“法治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平安校园为契机,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墙体画、印发法制宣传资料、举行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加强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涉黑涉恶势力,巩固和扩大扫黑除恶战果。

德治是支撑。文化要“唱主角”,在春节、元旦、中秋、重阳、国庆等重大主题节点都开展系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要求,切实抓好文体阵地的管理和使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乡村春晚舞台上,表彰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注重树立宣传新乡贤的典型。设立红黑榜,美德美事上红榜,违规违约上黑榜。利用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家风家训教育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人们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

抓发展是第一要务

工作千万条,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第一要务是要落在实处的。发展抓了没有?抓得怎么样?骗不了群众。

一是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前提下,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努力树立刘畈良好的对外形象。要建设诚实守信的法治环境,着力创建开放现代的创业环境,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着力构建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针对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不断强化基层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畅通信访渠道,合理合情合法解决群众诉求,着力破除影响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针对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要严厉查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依法打击阻扰施工、破坏生产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创造让企业满意、让客商放心、让群众舒心的营商环境。针对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创文”为契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持续开展“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着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积极营造“人人都是刘畈形象、个个都是刘畈名片”的浓厚发展氛围。

二是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科学的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高标准建设的基础。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这样就能少走弯路。编制完成《刘畈乡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刘畈乡红色旅游小镇规划》和《特色小镇建设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为全面推进刘畈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努力将谋划的重点项目纳入到县委“十四五”规划之中。

三是认真把握发展机遇。一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全方位振兴高度重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对加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政策文件,都是牵动全局的大战略、掷地有声的大手笔、真金白银的大投入。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中锤炼了党性,坚定了信仰。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有效提升,凝聚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零空壳村,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刘畈的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凝聚力前所未有。

四是更加突出发展重点。近年来,通过整合财政扶贫资金,茶叶、油茶、中药材、小黄牛、林下养鸡等特色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力争全乡茶园面积达到3万亩,进一步保护刘畈茶叶品质,提升茶叶品牌,尽早建成农产品综合加工厂,将好茶草做成好茶叶,让好茶叶有好市场。继续推出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这张红色名片,挖掘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完善道路、广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心路商业小区的开发建设,增强集镇功能。

抓人居环境整治是第一要事

全面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要加强舆论引导,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先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采取横幅、标语、广播、微信、短视频等多样化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要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村万村”和外地先进经验,教育引导群众谁受益谁负责。

二要完善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发力“五清四乱”专项行动,继续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开展常态化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加大网格化包保力度,整治卫生死角。制定和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乡城建办加强对各村业务指导,坚持每月一巡查、每月一考核,层层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

三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干部带动、党群互动,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度,及时转变“干部干群众看”的不良现象。大力开展最美村组、最美屋场、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塑造文明乡风。

四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向上争取一点、乡镇投入一点、社会筹集一点、整合资金倾斜一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的办法,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整合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等人员,壮大保洁队伍,加强保洁员管理。(吴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