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宣传在线 / 新闻宣传
县委书记程志翔接受安庆市广播电视台专访!
发布时间:2020-07-20

近日,县委书记程志翔接受安庆市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谱新篇》专访。

程志翔说,太湖县作为传统农业县,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太湖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安徽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水稻示范基地和安徽省畜牧业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太湖黑猪入围全省“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产业,两个村、一个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示范村、镇。太湖发展农业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林牧副渔产业体系比较健全,近些年引进了立华、万佳、喜乐田园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振兴,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瞄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标,重点发展“四养六种”特色产业,着力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蔺草稻连作提质扩模,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品”,打响太湖六白猪、“天华谷尖”“二祖禅茶”“太湖鳙鱼”“太湖小黄牛”品牌,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审视和把握:一是系统性,“20字”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二是前瞻性,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着眼长远、谋定后动;三是创新性,像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总体来说,太湖实施乡村振兴,有一定基础:一是农业产业越来越兴旺。我们围绕“四养六种”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市场主体、打响了一批农产品品牌、催生了一批“三产”融合的新业态。二是农村面貌越来越美丽。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双基”建设日臻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中心村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三是农民“家底”越来越厚实。我们成功摘下带了35年的贫困县帽子。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高于城镇常住居民收入、位于省市前列。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我们深切感受到,人居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也有能力解决的时候。为此,连续两年的县委“1142”工作安排,都将改善人居环境列为四大重点之一。我们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一是推深做实“林长制”“河长制”,巩固消灭芭茅山三年行动成果,严控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山水美景、田园风光,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二是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三是遵循自然生态、保护乡村肌理、挖掘文化底蕴、保留乡愁记忆,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四是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要推进“三治”融合,走乡村善治之路。一是以“自治”强活力,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搭建便捷的议事平台,让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二是以“法治”强保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三是以“德治”强教化,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推进移风易俗。

太湖历来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我们的思路是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一是保护利用好晋熙古街和龙潭寨、蔡家畈、远轴轩等古民居,留住乡愁记忆。二是保护传承花梆舞、曲子戏等非遗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鲜活起来。三是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状元文化、朴老文化、民俗文化,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四是抓好文化品牌建设,持续打造民星进城、乡村春晚、太湖讲坛、百姓舞台、百姓诗台等品牌活动。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是建好“学子、草根、巾帼”三大创业联盟和青年创业协会,培育一批 “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二是以乡情为纽带、政策为保障,吸引一批优秀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三是把农村一线作为锻炼、培养和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蹲苗”。

钱从哪里来?我想还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金融注入、市场运作三大途径来解决。具体来讲,一是要继续推进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推动承包经营权入市交易;二是要深入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涉农企业上市融资;三是要采取市场化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

“地”的方面,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大力实施退宅还耕,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同时,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争取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总之,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坚持“334”产业发展思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产业协会、产业基地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今年年底村均经营性收入达25万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推进“抗补促”专项行动,扎实做好挂牌督战工作,确保1076户2321名贫困人口脱贫,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