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逐步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全覆盖,县生态环境分局推行“四化”措施,助力669家清理整顿范围内的固定污染源完成排污登记网上填报。
一是部署推进精细化。及时召开全县排污登记宣贯培训会,学习传达省市清理整顿行业排污登记工作目标、任务、时限、要求。成立了排污登记工作专班,健全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业务科室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建了由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股牵头、经开区管委会和15个乡镇具体实施的联动机制。
二是清单制定具体化。在“二污普”数据的基础上,对2018年以来投运的固定污染源进行了摸排,最大限度清查筛选清理整顿对象,形成了2020年前应完成排污登记的固定污染源清单,涉及11个清理整顿行业508家固定污染源,及时向经开区管委会、15个乡镇进行了发布,明确了排污登记工作的完成时限及有关要求。
三是填报指导流程化。在会议推动的同时,采取集中培训辅导、分批接受咨询、线上答疑解惑等方式,加强登记管理类固定污染源网上填报技术的帮扶指导。邀请第三方技术人员面向经开区管委会、15个乡镇分管负责同志和环保员进行排污登记实操培训,全流程讲解排污登记网上填报流程、规范。委派市生态环境局派遣的2名志愿者集中8天时间,分批接受咨询服务,帮扶指导近300家排污单位完成排污登记填报。建立了排污登记QQ群、排污登记微信群,定期发布管理文件,动态转发操作视频,落实专人回复指导,为100余名自学填报企业排忧解难。
四是帮扶调度常态化。为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建立了定期调度、重点帮扶等制度,对排污登记工作进行加密督导,每日统计清单进度,对任务量大、进度较慢的乡镇开展重点帮扶,点对点调度进度,面对面指导填报。累计组织下沉培训3场次,合计培训100余人次,开展进度督导4轮次,确保了11个清理整顿行业508家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工作按时保量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协同指导161家新增固定污染源完成排污登记网上填报。(汪双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