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西乡大龙村,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来自省城,但却长期驻守农村。面对突发的疫情,他们放弃休假火速返岗,将驻村扶贫工作队变成抗疫“先锋队”,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指挥员”“宣传员”“劝导员”“战斗员”“服务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当好一线“指挥员”
1月30日,大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克服交通不便全部返岗,与村“两委”和广大群众一道共同战“疫”。“我不仅是工作队长,还是村第一书记,到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我的本职责任,我们将同村“两委”一道,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力落实好各项防控部署,守护好大龙村这一片净土。”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驻大龙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胡捍东如是说。
一声令下,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怕困难,奔赴抗疫一线,诠释的是党员的责任,体现的是干部的担当。尽管副队长结婚才一天,扶贫专干童乐的孩子尚在呀呀学语。工作队1月30日上午到村后,下午就召开两委会,研判防控形势,掌握底情底数,查摆问题短板,制定防控方案,部署防控措施。
工作队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先锋队到卡点值守,到村组宣传,参加网格化包保,起到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75岁的村民潘德华说:“关键时刻,还得靠党组织,还得靠党员。”
当好一线“宣传员”
“防疫阻击战也是宣传战,宣传到位了,得到群众的配合,防疫就成功了一半。” 工作队扶贫专干童乐说。工作队坚持每天在微信群里宣传防疫知识,带领村“两委”干部在各村组张贴宣传横幅、标语,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和出入卡3000余份,并利用流动宣传车等向全村老百姓发出倡议书,引导广大群众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门、不聚集,起到了抚民心、止谣言的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干部怎么做,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我们党员的形象是什么样,老百姓心里也有数,我们一定要带好头。”胡捍东说道。
当好一线“劝导员”
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三防一加强”,严守路卡,开展劝返,确保群众不出门、不聚集。桃花坳卡点位于与宿松县交界的山顶处,山高路险,风急天寒,是最艰苦的值守点,驻村工作队迎难而上,每天两人一班,与村党员志愿者一道参与卡口检测点的值班值守,不畏严寒,风雨无阻。同时工作队将控制农村举办喜宴酒席作为防聚集的主要内容,他们坚持“准施策”、“接地气”、科学劝阻的工作模式,对全村红白喜事进行精准摸排、挨家挨户上户劝阻,共成功劝导延期或取消红白喜事40余起。
当好一线“战斗员”
“体温正常,在家不要外出,可以玩玩游戏看看电视时常保持心情愉快,有事给我打电话。”工作副队长余林海给武汉返乡人员测完体温叮嘱道。该同志是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校医院院长,在此次疫情中,余林海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克服山路难行,每天和村“两委”干部坚持进组入户,摸排全村人民健康状况,并协助村卫生室对本村湖北武汉返乡等重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的和使命。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疫情,我更要冲锋在前,进行一些健康宣教,如怎么做好个人防护、怎样科学饮食等,尽自己力量保护全村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余林海说。
当好一线“服务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保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龙村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积极向所属单位争取支持,切实保障物资供给,共购买消毒液96斤,医用口罩230个。
同时,受疫情影响,村民不能到超市购物,为保障群众生活物资供应,驻村工作队就担当起了群众的“服务员”。队员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群众需求,组织采购,送货上门。他们每天将群众所需物资列成一张张清单,到超市购买后按户装好,购物小票逐户分装进购物袋,方便群众查看账单。
基层就是前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龙村驻村工作队员们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治一线,吃住在村,与群众一起,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精神,在脱贫攻坚中他们是中坚力量,在疫情防控中他们更是先锋战士。(城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