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太湖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09

  文明实践开新花

——太湖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纪实

眼下正是高考结束后,往常各地宾馆酒店大打“谢师宴”“状元宴”“龙门宴”的黄金时期,农村各地一些高考学子家庭正张灯结彩设宴答谢亲朋的时刻。但是,在如今的太湖城乡,许多高考学子家庭却是以微信朋友圈、QQ群、手机短信等这种新形式答谢亲友,恭贺亲朋,一些农村学子也在填报了高考志愿后,背起行囊到省城、外乡打工、学习“充电”,参加各种暑假社会实践,升学不办答谢宴正在太湖城乡渐成风尚。

2.jpg

不仅如此,现如今,走在太湖的田头地角、大街小巷,一个个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地全面开展志愿服务,成为春夏秋冬里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从屋前到屋后,从农家到田野,从生产到生活……文明之风吹遍千家万户,文明之花开遍太湖田畴沃野。

2-1.jpg

这些深刻的变化,源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按照“136535”工作模式,在全县分类、分层、分众开展了形式多样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通了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县委书记程志翔一语中的:“太湖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星进城’‘乡村春晚’‘乡贤新风’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活化‘传、讲、评、帮、送’等志愿服务形式,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太湖样板’”。

机制引领强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风正气的重要抓手,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开创新业绩、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及时研究制定了《太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对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和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和措施,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委副书记为第一副主任,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主任,县直相关单位和15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的高规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委书记亲自部署安排,多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作出批示进行重视强调。各乡镇、村(社区)也对照标准分别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由党委(党组)和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所长、站长,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组织网络全覆盖。截至2018年12月底,1个县中心、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8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挂牌成立。目前,县融媒体中心、教育、农业、文化、卫生、妇联、医保局等单位也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2.jpg

刘胜华是县委宣传部选驻沙河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同时兼任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站长,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村里通过创新“四送”活动方式,先后为群众送去政策服务知识培训30余堂次,为他们解决困难近百件,有效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像沙河村一样,全县184个村(社区)建立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太湖县注重指导各地、各有关单位有效整合干部大讲堂、党员活动室、公共文化场馆、道德讲堂、妇女之家、扶贫夜校等资源,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队伍、有档案、有活动“六有”建设标准,全力实施“理论聚魂、价值引领、文化传承、乡风文明、环境改善、志愿服务”六大实践工程,扎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城乡干群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切实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新时代聚魂塑形的“百姓之家”。

2-3.jpg

目前,太湖县利用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00支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文明实践接地气、志愿服务品牌叫得响。今年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00多场次。

丰富载体重内涵

北中镇是太湖县全国一村一品茶叶专业镇,全镇拥有茶叶面积30000余亩,前不久,该镇沙河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吴敏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者反映:家中的500亩茶叶有三分之一受到病虫害的困扰,接到吴敏的诉求后,北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即派出多名茶叶专家前往吴敏的茶叶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了茶叶病虫害的问题。

2-4.jpg

而吴敏之所以家中出现困难首先想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则得益于每周村里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班。每周五晚上村里都会举办一期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农业、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同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文化艺术人才、道德模范等上台授课,把村民所需的知识和党的惠民政策及时送到村民手中。

2-5.jpg

在实践中,太湖县始终注重盘活五种资源,打造五大平台。整合县委党校、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结合干部在线教育、学习强国学习,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整合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整合县融媒体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影剧院、黄梅戏演艺公司等,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农技推广、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村(社区)、科普中国社区、科普大篷车、科普活动室、农家书屋、扶贫夜校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整合县全民健身中心、城乡文化(农体)广场,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明确以上涉及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权属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统筹使用、协同运行。

2-6.jpg

与此同时,着重建好“四传”队伍,实施“十送”行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努力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多样性、适用性和感染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实践所按照“传理论、传政策、传技术、传文明”的实践要求,分别建立“四传”志愿服务队,负责开展辖区内、系统内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各村(社区)实践站负责本区域的志愿队伍组建,负责做好“四传”活动在本村(社区)的人员组织和活动开展。县中心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作用,筹建县级志愿服务总队,研究制定和实施送理论、送教育、送关爱、送新风、送健康、送文化、送技术、送法律、送岗位、送信息“十送”志愿服务行动。通过城乡一体,“传”“送”结合,相互促进,着力打造活跃城乡文明实践的“轻骑兵”,有效提升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性效。

2-7.jpg

在此基础上,实行“三导”工作机制,确保实践活动“三经常”。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活动指导、工作督导”机制,并将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纳入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加大测评分值和权重,对工作不力的取消评选资格或撤销荣誉称号,确保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真正做到经常组织学习、经常开展活动、经常发挥作用,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搞一阵风、一刀切。

文明实践孕新风

2-8.jpg

太湖之美,美在山清水秀的环境,更是美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近年来,太湖县加大城乡文化阵地建设、产品供给、活动开展力度,厚植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沃土。在实践,太湖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需求,突出实践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重点采取“精准传、跟进讲、大家评、上门帮、经常送”等5种实践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太湖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2-9.jpg

突出主题,理论宣讲有力有效。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先后开展“深学十九大、宣讲进百村(居)”“聚焦高质量 争当排头兵”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等系列主题宣讲活动250余场次,受众超2万余人次;邀请省、市、县专家学者作意识形态、乡风文明专题辅导9场次;组织县直单位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活动,专题撰写27篇调研文章上报市委宣传部,其中《推选文明中心户 探索文明新路径》被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简报刊载;举办了全县党的十九大精神竞赛,开展了“聚焦高质量 争当排头兵”主题宣讲比赛,举办“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和扫黑除恶集中宣讲会,累计打600多场次,受众超60000多人次。

2-10.jpg

开拓创新,文明实践丰富多彩。从去年以来,太湖县创新开展了“民星进城、艺术下乡”文化品牌,搭建城乡文化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一年来,指导15个乡镇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群众自编自演,分别将源于农村真实生活、带着泥土芬芳的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扫黑除恶等好人好事、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等搬上舞台进行艺术化呈现,每周五晚在城区连续展演15场,进行现场网络直播,点击量超过400万人(次),盛况空前。积极组织艺术家、文艺专干、新闻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学校开展“送戏进万村”、“送戏进校园“、戏曲“三进”累计近500场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开展培训辅导300多场,开展农村各类体育活动269场、送电影下乡2488场次。持续打造“一乡一品”地方文化特色,构建群众性文化新品牌。相继举办了首届茶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大别山桃花文化旅游节、第二届毛香文化节、首届龙虾节、玖玖花海美食文化节、第四届蓝莓采摘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花亭湖(天华)金秋竹文化节、首届边贸文化节、二月二“龙抬头”祈福节、等。实现了“村村办春晚”广覆盖,首届县级春晚精彩呈现。“村晚”上,各地坚持县送、村选、自编“三结合”精心编排节目,组织唱好村干述职、好人表彰、爱心捐赠“三插曲”,不仅使节目精彩纷呈,让一大批农村文艺爱好者由观摩助阵的“看客”变成了登台表演“主角”,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培育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传播乡土文化的“使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举办乡村春晚128场次,观众超30多万人次,表彰各类好人、先进典型800余人,现场收到各界爱心捐赠200余万元,资助贫困人口1300余人。通过“村村办春晚”,实现了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有效转变,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记住乡音乡愁和培植文明乡风的大平台。同时,通过举办首届太湖春晚、表彰“首届十大经济人物”,邀请安庆好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典型人物出席晚会,彰显传播中国好声音(太湖)、讲好中国故事(太湖)成效,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普遍赞誉。

2-11.jpg

打造品牌,文明实践畅树新风。通过指导志愿服务协会建设管理,规范和引导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注重服务实践效果,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扶贫帮困、义务献血、尊老爱老、义务植树、环境保护、交通劝导、书香太湖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形成了县龙山志愿协会的“小龙山环境卫生守护”、县巾帼志愿协会的“社会关爱”、县仁爱志愿协会的“文明劝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文明新风引导”、县山里红志愿协会的“公益活动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使志愿实践的身影活跃城乡,融入民众。截至目前,全县网络注册志愿服务队伍609支,志愿者网络注册人数达到73292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3.2%,名列全市第一。近几年来,形式多样的志愿实践活动常年开展,形成常态,先后被《安徽日报》等媒体报道,有力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陈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