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道德建设 / 先进典型
笔•秤•心
—省委第六批选派干部刘胜华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9-05-14

 

选派三年间,每年考核均为“优秀”;任期考核,再获优秀等次。这个选派村群众心中的“小刘书记”,凭着“一支笔”、“一杆秤”和“一颗心”,出色地完成了选派任务,不仅真切地走进了群众的内心深处,也实在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成为这批选派干部中的佼佼者。

刘胜华.JPG

2014年10月,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刘胜华,被组织选派到北中镇沙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为一名光荣的省委第六批选派干部。在基层这方沃土中,刘胜华实干、苦干,不断历练自己,获取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

“一支笔”

笔,可用于记录,亦可用来描绘、勾勒。

沙河村是一个地处深山区的偏远小山村,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贫困人口偏多,尤其是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群众颇有怨言。

知民情方可知所为。放下被褥,拿起纸笔,刘胜华便一头扎进各村民小组。历任村干、老党员和一些特殊困难群众是他走访的重点。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甚至是所怨,刘胜华都一一记录下来,并且明白,全村1800多名群众都在翘首期盼他能给村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也先后在家“接待”了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向他和盘托出了村情民情和新一任上的安排打算。

通过三个月的走访调研,刘胜华觉得肩负的担子更重了,不过,这也让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以及努力的方向。很快,刘胜华和村两委新班子成员一起认真谋划,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发力方向,描绘出以加强党建引领,以推进扶贫攻坚为主线,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村出列”目标的美好蓝图。

过去村两委窝在破旧的老楼房里办公,开个总支扩大会之类的会议,就得到附近的小学借场地。刘胜华意识到,阵地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大家多方努力,2015年,耗资120余万元的为民服务中心拔地而起。大楼的建成启用,不仅提升了党员干部的信心,鼓舞了村班子的斗志,还规范了村两委的日常工作,兑现了村两委班子对党员群众的承诺,让党员群众看到了希望。

朝阳、章家老屋两组道路是村民需求最强的“民心路”,村两委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将道路及时贯通,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特别是修建朝阳路时,村两委班子亲自上,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在今年的脱贫攻坚阶段,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让村民尽可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争取到南湾路、先锋路、红旗路、后屋路建设项目,目前各路段正在紧张施工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刘胜华在前期已耗资120万元的情况下,积极向上申请将项目纳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指标,同时及时追加资金,完善后期工作。如今,一个美丽的沙河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党组织的战斗力强大了,凝聚力自然也会攀升,全村上下心齐气顺,干事创业风生水起。2016年,村两委又争取到县水利部门的支持,新建了3座水塔,铺设管网15000余米,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家庭在枯水期饮水困难的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陈国亮、吴新明等朝阳、新建组的党员冲锋在前,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也检验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一杆秤”

只要用的是一杆“公平秤”,就能得到民心,就能称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

过去,党建跟不上趟儿,学习活动开展不够,关键会议召开不多,决策性问题不通过会议研究决定,群众诉求不畅、意见建议无人听取等等短处,曾导致党员群众与村两委存在较深隔阂。刘胜华带头执行“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多次邀请县领导到村讲课,建立“沙河村两学一做交流群”,将学习内容与政策信息通过群及时公布,在弥补了党员学习不足的同时,还给予了他们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的话语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刘胜华和两委其他同志一起,严把公平公正关。在贫困户的核定上,他每户必到,在去留问题上一把尺子量到底,特别是今年的108户拟脱贫户,不存在触及政策底线现象,坚决让民生政策真正惠及民生,使民生项目转化成人民声音,构建沙河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低保核定上,全体组干都必须参加核定,大家一致通过才能定下来,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

“公平秤”的使用,得到了群众真心的认可。村两委想民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急的工作理念也逐渐深入民心,形象指数不断攀升。

“一颗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牢记的是脱贫攻坚的崇高使命,不变的是萦绕于心的扶贫帮困情怀。

省委第六批选派干部是为扶贫工作而来。至今,刘胜华记得,在走访余甲林家时,自己将仅剩的200元生活费给了这家因家庭变故,每天吃着用白水煮着白菜的两个孩子;70多岁,常年挂着尿袋,唯一可指望的是在外打工尚未成家的孙子的老人徐会阳,在用布满老茧的手接过自己给的200元钱时,那老泪纵横的情景……

在全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铿锵号角声中,刘胜华不忘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的使命,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忘我地冲锋在带领全村致富脱贫的路上。2016年,村里决定建设光伏发电站,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了省下设计方案的制作费用,刘胜华在家伏案三个日夜。由几乎为零,到每年有近20余万元的经济收益,沙河村跻身于全县经济实力强村之列。在村集体特色产业上,村两委动员能人带头,并以村集体、贫困户入股的模式,计划在石顺组开发200亩连片有机茶叶,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年底之前茶籽能播种到位。这将又会带动一批贫困户早日脱贫。

在刘胜华的动员带头下,村里不少党员参与组建了“沙河爱心社”,自发筹得善款2万多元,多次救助了身处危难中的群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首选派三年时光,刘胜华感慨万千地说:“下派再难再累也才三年。三年很短,短得仿佛一切还发生在昨天,还没来得及细品慢尝,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磨炼,让我变得更成熟、更坚定、更果敢,收获了不仅仅是‘小刘书记’这样的爱称,还有生活的积淀和至珍至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