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乡土文化遍地香
发布时间:2019-03-25

 1.jpg

15个乡镇的“草根民星”进了城,180场“村晚”热闹了乡村,一场场“送戏下乡”活动为老百姓奉上了文化大餐,个个村都有了自己的当家“花旦”和当红“小生”。闲暇时,村头村尾乐声悠扬,大妈姑娘舞步翩迁;节日里,广场舞台欢歌笑语,本土节目精彩纷呈。近年来,我县以创新文化载体、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培育乡土文化人才等为着力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把文化的“种子”种入农村大地,逐步形成了“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秀文化”相得益彰的群众文化活动新局面。

    大舞台唱响乡土“好声音”

1-1.jpg

“新农村无限好,有山有水有花草,幸福生活质量高,感谢党的政策好!农村生农村长,农村生活也挺爽,家家都有来钱道……改革开放就是好,幸福生活乐无边,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作贡献……”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在江塘乡白云村举办的“村晚”上,村民汪涛、蔡文娟夫妇自编自导自演的二人转《还是农村好》。这样原创的“接地气”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这样富有乡土气息的节目,180场“村晚”场场都有,场场都引起观众共鸣。

1-2.jpg

正是“村村办春晚”这项文化活动,让这些反映群众心声、展现美好生活、抒发家国情怀的原汁原味作品登上了舞台,让农民有更多机会用最真的感情、最美的歌声唱出心中喜悦。据悉,我县把乡村春晚作为传播文明新风、承载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搭建城乡互动平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结合“我们的节日”“送戏进万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主题活动,在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村村办春晚”文化活动。此次文化活动实现了乡村全覆盖、活动全民参与,突出了节目演出“三结合”和演出过程“三插曲”的特点,不仅将县文化演出单位送节目、乡镇选调节目和村编排节目结合起来,丰富了“村晚”的内容、增强了演出的感染力,还在各场“村晚”中插入村干通报村情、表彰身边先进典型和爱心捐赠救助等环节,让“村晚”成为发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记住乡音乡愁、培育文明乡风的“新窗口”。

1-3.jpg

“‘村晚’的这种插曲形式,不仅传出了歌曲的‘好声音’,更是传出了真善美的‘好声音’,对于激励广大村民以先进典型为学习榜样、激发大家的干事创业热情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家纷纷表示要当好奔跑的追梦人,当好坚定的实干家,当好民意的快递员,凝心聚力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美丽的大石岭。”对于“村晚”取得的成效,大石岭村党总支书记张结明感受颇深。

1-4.jpg

1-5.jpg

为了让乡土“好声音”传得更远,去年,在之前开展“艺术下乡”的基础上,我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新路径,创新模式开展了“民星进城”活动,搭建起城乡文艺互动的新平台。去年8月份至11月底,全县15个乡镇各组织了一台时长100分钟左右的节目进城演出,节目内容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示、精准扶贫、移风易俗、扫黑除恶、综治维稳等方面,节目形式包括戏剧、小品、歌舞、曲艺、器乐演奏及各类“达人秀”等,体现了“四个讴歌”,彰显出地域特色。随着活动的开展,乡村的旖旎风光、民俗文化、劳作场景、文明乡风、好人好事和农民的精神风貌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那些源于农村真实生活、带着泥土芳香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展示了乡土文化的价值所在。不仅如此,这些“民星”们更是登上了太湖县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大舞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1-6.jpg

“这些文艺节目丰富多彩,有喜闻乐见、展示民风的民俗文化,有底蕴深厚、诗韵浓郁的传统文化,有绚丽多姿、内容丰富的特色文化,也有根植人心、情系故土的乡贤文化。这些节目经由各乡镇群众演员的本色出演更加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文化风韵。”百里镇退休老教师姚新华也十分钟情于文化。

 庄稼人成为文化“新主角”

1-7.jpg

1-8.jpg

“村里首次办村晚,我们家就有4人上台表演呢。儿子和儿媳表演二人转,我唱歌,妻子表演广场舞,全家总动员。”江塘乡白云村汪文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家却被当地人成为“文艺之家”。他说,“平时,我和妻子从事肉鸡养殖业,儿子为立华公司打工,儿媳带着两个小孩。不忙的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乐趣,我喜欢学唱歌,妻子早就到乡文化站学了跳广场舞,回来后教教村里其他人。一家人精神生活丰富,在家经常表演表演,村里有文艺活动准少不了我们。这日子过的有幸福感呢。”

1-9.jpg

1-10.jpg

像汪文这样的“草根民星”,我县几乎每个村都有。这些“草根民星”的涌现,与我县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力度、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是分不开的。

1-11.jpg

1-12.jpg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投入,在各村建起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刷写了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移风易俗、邻里相助等内容的文化墙,把“庄稼人”吸引到文化广场上,让群众从台下的“看客”变为登台表演的“主角”,成为“我爱家乡”的“官宣人”。为挖掘和培养本土的“民星”,我县依托15个乡镇文化站的文艺专业人才,采取把群众文艺骨干“请进来”和专业干部“走出去”的服务模式,结合实际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文化沙龙、文艺培训、文学采风、诗词研讨、舞蹈编排、书画交流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支支“带不走”的本土文艺人才队伍。同时,深入挖掘花梆舞、曲子戏、罗汉除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湖鼓书、莲湘舞、龙狮舞等民俗文化表演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着力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进一步提高乡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13.jpg

目前,北中镇的茶文化旅游节、百里镇的毛香文化节、弥陀镇的边贸文化节、刘畈乡的桃花文化旅游节、天华镇的金秋竹文化节、寺前镇的旅游文化节、城西乡的玖玖花海美食文化节、江塘乡的蓝莓采摘节等各种文化艺术节已然成为 “一乡一品”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推动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引领了农村社会新风尚,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融媒记者 叶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