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群 / 安庆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大美鸣山绣华章
“边村纪行”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19-02-26

 新仓镇鸣山村位于太湖县城东北部,与潜山市、怀宁县交界。由原来鸣山村、长河村和余桥村合并而成,现有28个村民小组,全村2012户,总人口8120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17个党小组,全村党员267人;村两委成员9人,其中女同志3人。鸣山村有耕地面积5830亩,其中水稻面积5230亩,经济作物面积600余亩,林业(杨树)资源约1645亩。土地流转面积4500亩,村内有刘王立明爱国教育基地、明寰桥等。该村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产业务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

1.jpg

鸣山村是安庆市人口第一大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鸣山村紧跟改革步伐,村两委一班人励精图治,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生产、改善交通、提升文化,村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一步一个台阶。

基础设施蓬勃发展

1-1.jpg

正值农闲时节,村民章德平和妻子方毛女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唠家常。章德平是村里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之前,他家一直住在村里半排支渠的下游,房屋低矮破旧,一遇下雨更是担惊受怕。2016年村里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老两口便搬进了项目所在地花苑新村,住上了三层小洋楼。“原来我家是旧房子,位于河渠下游,交通不方便,一到下雨天屋里就常进水,总是害怕房子倒掉。现在搬到这个地方来,是党的政策的关心,我们在这住得放心,交通方便,空气更好,总之样样都好。”60多岁的章德平脸上笑开了花。

1-2.jpg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加之黑河、长河穿境而过,鸣山村的交通、水利等设施都很薄弱,洪涝灾害连年发生,群众生产生活苦不堪言。

1-3.jpg

由于生产条件较差,村民在八十年代末开始从事烟花鞭炮生产,在给村民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血的教训,生产安全事故让一些家庭家破人亡。因此,2009年我县开始全部取缔家庭小作坊生产烟花鞭炮。

1-4.jpg

面对村民没有谋生出路,村两委决心脚踏实地,一方面通过皖河流域治理等项目下大力气治理黑河、长河以及境内的十多条干渠,改造升级四座电排站,确保圩内万亩良田旱涝保收;另一方面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和网络通讯全覆盖。通过多方治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相继涌现了一批种养殖大户和创业能人,每年取得丰厚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众多村民就业。

1-5.jpg

“我从2011年开始扩大养猪规模,现在已经建了5栋猪舍,整个养殖场占地8亩,每年出栏500头以上,平均年收入20多万元。现在交通方便,生猪随时可以运出去。”太湖县山河生态养殖场负责人章刘华介绍说。

1-6.jpg

杨茗组的种粮大户王国球,在村里的协调下流转了200多亩田,从2014年开始种植水稻,每年有10余万的收入。“2016年发大水,我这100多亩田被淹,损失很大。去年村里把中渠修好了,第一、二电排站也已经建好,解决了我这里的灌溉排涝问题。现在我越干越有信心,还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发展。”

1-7.jpg

“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近几年,我村建设了村村通公路6.2公里,中渠公路、南渠公路、半排渠公路等十多公里,现在很多地方出门都脚不沾泥。与潜山大桥的桥头接线也全部贯通,方便了两县人民的往来。今年的皖河流域治理,我们将黑河河堤全部修成水泥路面,河坝用石头护堤,长河河坝也进行了全面加固。另外,投资800多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让80多户村民搬进了新居。”村党总支书记王焰林说。

文化建设蔚然成风

通过多方争取项目,村内鸣山、长河、余桥三所小学实行了改建或扩建,原来破烂不堪的校舍已被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代替,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常态化的环境整治,环境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天变蓝了、水变绿了;通过多方争取,杰出的妇女领袖——刘王立明故居建成,明寰桥等相继建成。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大大提高。

1-8.jpg

王焰林介绍说,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村里通过刘王立明爱国爱家精神的宣传、党员活动日、道德讲堂、村规民约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环境整治方面,实行常态化管理,村干部包保网格,责任到片。村里购买了600个垃圾桶分发到各组,16人组成的环卫队每天早上、中午按照责任片区按时进行打扫。现在的鸣山,天也蓝了,水也清了,环境整治效果明显,还在全县环境整治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1-9.jpg

村舞蹈队王海霞高兴地说:“农村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村里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好。我们鸣山村舞蹈队有20多人,姐妹们有空就在一起跳跳舞,跳舞能够锻炼身体,还有主要就是开心,通过唱歌跳舞展现新时代农民新风貌。”

1-10.jpg

1-11.jpg

1-12.jpg

40年栉风沐雨,40年改革巨变,40年鸣山村旧貌换新颜,一条条公路绕村而建,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万亩良田春华秋实,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村级经济收入从基本为零到现在的年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000元。

1-13.jpg

鸣山村党总支书记王焰林充满深情地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鸣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大为改观。下一步我们将以刘王立明故居、明寰桥为依托,着力打造民宿、休闲农业、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重点抓好扶贫企业服装加工厂的管理,继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刘灿)